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傷逝讀後感

傷逝讀後感

選擇了就不該放棄,放棄選了就不該後悔

——《傷逝》讀後感

看完《傷逝》,相信每個人都會為著涓生和子君的愛情悲劇而扼腕嘆息,是啊,當初那完全沖破壹切的美好最終化為壹場令人悔恨的悲劇,又怎麽不讓人為之嘆息?然而,我所感懷卻不是簡單地立足於愛情之悲,而是這悲劇性產生的原因。

人們常說,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或者說,每壹件事的發生都是偶然中的必然。我不想再從這句話做任何的深入探討,只是想說明,同樣的,涓生與子君的愛情悲劇既有其偶然性又有其必然性。

作為經過了“五四運動”洗禮,遭受了西方新思想沖撞的新壹代知識分子,涓生和子君既有走向新時代的積極性,同時又有不能完全走出舊思想的桎梏的局限性。他們最典型的思想是渴望自由。於是,對於子君,這壹勇敢的新時代女性,對自由婚姻的愛情尤為向往。因為愛,她便有了掙脫壹切束縛的精神,勇敢的與涓生同居。 在這裏,涓生與子君的愛情應該是美好的,至少在他們兩人看來。可為什麽會發展成為壹個愛情悲劇呢?

首先,我認為子君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她似乎將先前的所知道的全都忘掉了,也不想到我的構思就常常為了這催促吃飯而打斷。”這是涓生失業後的境況。在涓生看來,此時的子君早已忘記了同居前的那些精神追求,早已淪為壹個每天只忙家務的勞動婦女,早已與自己沒有了思想的交流。而此時的涓生呢,“局裏的生活,原如鳥販子手裏的禽鳥壹般,僅有壹點小米維系殘生,絕不會肥胖;日子壹久,只落得麻痹了翅子,即使放出籠外,早已不能奮飛,現在總算脫出這牢籠了,我從此要在新的開闊的天空中翺翔,趁我還未忘卻了我的翅子的扇動”。由此可以看出,涓生仍舊對未來充滿希望對自由的渴求依然濃烈。此時,她早已成為他的另壹個牢籠。於是,愛情的悲劇也由此產生。

子君思想的退化早已成為阻礙涓生渴求自由或者說追求精神生活的牢籠,愛情的悲劇性也由此產生。然而,涓生在此過程中也有著其應負有的責任。從性格上來看,涓生是怯懦的。子君於涓生,當初與他勇敢的在壹起,完全出於愛。然而,涓生卻認為這愛是盲目的。“大半年來,只為了愛——盲目的愛——而將別的人生的要義全盤疏忽了,第壹,便是生活。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世界上並非沒有了為奮鬥而開的路,我也還未忘卻翅子的扇動。”涓生,雖然依舊保持著新壹代知識份子的思想先進性,卻未曾細致的去考慮過子君的處境。也許子君喪失了原有的那種思想,涓生應該做的是引導而不是逃避,進而痛苦。涓生與人接觸至少自是逃離於人世之外,而他不曾想到子君每天忙於家務之外就是面對世人的冷眼,他應該給予她關懷,而絕非疏遠而喪失了對她的愛。我常常看到這樣壹句話,選擇了就不該放棄,放棄了就不該後悔。而涓生呢,選擇了卻放棄了,放棄了卻又後悔了。

他說,“新的路的開辟,新的生活的再造,為的是免得壹同滅亡”。然而,放棄了子君後,他是否得到解脫?“如果我能夠,我要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為子君,為自己。”他終於也只是活在悔恨與自責之中,當初的“豪情”頃刻成為嘲弄自己的對象,當初的“豪言壯語”只不過是自己逃避現實窮苦生活的借口罷了。

分開以後,子君的死,我不想去探究原因,大概是因為失去了愛情的幻想吧。在這時,我想到了海子的死。涓生與子君的愛情悲劇與海子的臥軌自殺,這些事發生都有壹個***同點,那就是生活的不如意。涓生與子君生活的艱辛這裏也不想再說,我只想說說生活辛苦的原因。在那個時代,知識顯然不能換來同等價值的財富,新壹代知識分子大都過著艱苦的生活。而造成這種情況的是社會現實。正如子君思想的漸趨落後,不也是生活在那個社會裏而日趨同化的嗎?就如那幾句話,“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我認為涓生愛情悲劇性原因就是這些。愛情是彌足珍貴的,只希望每個人都能把握住自己的幸福。希望涓生與子君的愛情悲劇不再發生,希望每個人都能擁抱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