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三坊七巷的由來

三坊七巷的由來

三坊七巷的由來介紹如下:

三坊七巷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國走向輝煌。區域內現存古民居約有270座,有159處被列入保護建築。

以沈葆楨故居、林覺民故居、嚴復故居等9處典型建築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築群,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福州中心城區(老城區)的三坊七巷擁有38公頃的完整保護範圍。三坊七巷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壹,有“中國城市裏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

2009年6月10日,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獲得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批準的“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榮譽稱號。

擴展資料:

主要景點:

1、沈葆楨故居

沈葆楨故居位於福州宮巷26號,始建於明代天啟年間,數次易主。清同治年間,沈葆楨購置這座大房屋,加以修葺居住。

現為沈家後裔的住宅,是清代福州典型官宦人家大院。建築基本保存完整,1996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林覺民故居

林覺民的故居,也是謝冰心的故居。故居位於福州市鼓樓區楊橋東路17號,坐西朝東,三進,四周有風火墻。第壹進與第二進之間有壹長廊,廊兩旁種有翠竹。

第三進大廳兩旁各有前後廂房。天井兩旁為自成院落的南、北院。林覺民與妻子陳意映住在西南隅壹廳壹房。廳與房前有小天井,小天井南端的臥房窗外有花臺(昔時種植臘梅)。

小廳有門東通“紫藤書屋”。在林覺民就義後,父親林孝穎為逃避清兵的追殺帶領全家躲到福州遠郊,謝家便買了此居,民國建立前後,著名作家冰心(謝陳伊函瑩)曾居此。

近代才女林徽因(建築師、教授、詩人、作家,夫婿梁思成)作為林覺民的侄女也曾在此居住。現辟為福州辛亥革命紀念館。

3、楊橋巷

楊橋巷位於福州市,在福州該地擴成馬路之前,叫楊橋巷,是七巷中最北端的壹條小巷,因巷子通楊橋而俗名楊橋巷,而真正的大名雅稱叫“登俊坊”。

在楊橋巷與南後街交叉處有林覺民故居,現為福州辛亥革命紀念館。冰心小時候曾在該地住過,她在《我的故鄉》壹文中,對故居有生動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