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戴嵩畫牛》意思解釋如下:
四川境內有個姓杜的隱士,愛好書畫,他珍藏的書畫作品有成百件。有戴嵩畫的牛壹幅,他特別喜愛,用錦囊盛起來,用玉石作畫軸,經常隨身攜帶著。
有壹天晾曬書畫,壹個牧童看到了這幅畫,拍手大笑說:這畫上畫的是角鬥的牛呀,牛在角鬥時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夾在兩條後腿中間,但這幅畫卻畫成牛搖著尾巴鬥角,畫錯了啊!隱士笑了,認為牧童說得對。有句古話說:耕地應當去問種莊稼的農民,織布應當去問紡紗織布的婢女。這句話是不可改變的。
《書戴嵩畫牛》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壹篇文章。此文先寫杜處士愛好書畫,尤為珍惜戴嵩所作《鬥牛圖》壹軸;然後在此鋪墊基礎上突出壹牧童拊掌大笑鬥牛畫的情景。
最後以古語結束全篇,暗譏當政者不尊重現實而胡亂變法改制的錯誤行為。全文短小精悍,情趣盎然,語言流暢明快,頗為生動,闡明了繪畫要講求形似,寓含著藝術源於生活的深刻道理。
《書戴嵩畫牛》寫作特點:
1、言簡意賅,形象生動:蘇軾在文中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講述了壹個關於戴嵩畫牛的故事,通過生動的描繪和敘述,使讀者對戴嵩的畫藝和牛的習性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時,文章中所蘊含的道理也得以形象生動地展現,使讀者易於理解和接受。
2、虛實結合,情景交融:在文中,蘇軾通過對戴嵩畫牛的描述,將畫面呈現的情景與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景進行了對比和結合,從而將畫面的意境與生活的真實狀態巧妙地融合在壹起,使文章既有藝術的感染力,又有現實的啟示意義。
3、對比映襯,突出主題:文中通過對比戴嵩畫牛與放牛娃對畫的評價,突出了藝術創作中真實與實際的重要性。同時,通過畫家與牧童的對比,強調了謙虛、虛心接受批評和註重觀察生活的重要性。這種對比映襯的手法使得文章的主題更加鮮明突出。
4、深入淺出,意蘊深厚:蘇軾在文中運用了深入淺出的寫作手法,將深奧的道理通過淺顯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同時,文章所蘊含的意蘊深厚,既表達了對藝術創作的見解,又對現實生活提出了啟示和警示。這種深入淺出、意蘊深厚的寫作特點使得文章具有廣泛的啟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