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文:
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於學。”其此之謂乎!
譯文:
思想得合法則,又能求自輔,這種人足以小有聲譽而不足以感動民眾;能親近賢能之人又體察疏遠之臣,這種人能感動民眾,卻不能改變民心。所以君子要想感化民心,改變風俗,就壹定要從教育做起!
玉不雕琢不成器,人不學習不明道。為此,古代仁君聖王建邦立國,治理民眾,壹定把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尚書·兌命篇》說:“必須自始至終學習先王法典。”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學記》全文***1229個字,其篇幅短小精悍,內容相當豐富、精辟、深刻,是中國先秦時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的概括和總結。《學記》是以《大學》為其政治基礎,以《中庸》為其哲學基礎的。其內容涉及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內容、教學原則、教學方法以及師生關系、教師問題等方面。
《學記》專門對教育與政治的關系、學制、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原則方法等有關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問題,做了比較系統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論上的闡述,含有豐富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