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二:虎賁是什麽意思? 虎賁(hǔbēn),虎賁為九錫中的壹種賞賜,守門之軍虎賁衛士若幹人,或謂三百人;也指虎賁衛士所執武器,戟、鎩之類。
詳細解釋:
1.守衛王宮、護衛君主的專職人員。
2.軍中驍楚者,勇士。
虎賁中郎將 《周禮?夏官》記有虎賁氏,掌王出入儀衛。漢平帝元始元年更名為虎賁郎,置中郎將統領。秩比二千石。
《周禮?夏官?虎賁士》註雲.王出將虎賁士居前後”。
問題三:抗戰期間 *** 的什麽師有虎賁的稱號? 74軍是 *** 軍五大王牌軍之壹,而57師稱得上王牌中的王牌。 *** 陸軍第74軍57師稱為“虎賁”師。
保衛常德的中國軍隊,是 *** 陸軍第74軍57師。
在易攻難守、無險可憑的情況下,以八千之師,對付裝備精良的四萬之寇,孤軍奮戰16個晝夜,僅剩師長余程萬率200余人突圍(包括兩名美國記者,其中就有著名的愛潑斯坦),幾乎全軍陣亡!同時給日軍造成了重大傷亡,敵人在常德城郊丟下了上萬具屍體,大傷元氣。
74師,74師原來叫74軍,抗戰勝利後改編為74師,但它的編制仍舊是壹個軍的編制。74軍的代表人物是王耀武和張靈甫。
74軍號稱蔣家王朝“禦林軍”。是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組建,由王耀武第51師和俞濟時第58師合編而成,全軍***8個團,2.1萬人,抗戰第壹年內已顯露其悍本色,是抗戰八年之間戰功最為輝煌的部隊,精彩戰例不勝枚舉:38年萬家嶺戰役,作為核心主力,給日軍重大殺傷,次役首創殲滅日軍幾乎壹個完整師團的佳績,此戰既無平型關八路軍奇襲之利,又無昆侖關國軍火力之優,全靠將士浴血苦戰,74軍攻得上守得住,居功至偉。(305團團長張靈甫率壹支部隊奇襲張古山,又堅守數晝夜,為最終的勝利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事後郭沫若專門派田漢編劇,歌頌德安大捷,張靈甫在劇中以真名出現,壹時間聞名天下)41年參加上高會戰,殲敵16000,繳獲駿馬2800匹,擊斃日軍中將、少將各壹名, 74軍在戰役中“拼死力拒,雖血肉橫飛、傷亡慘重,仍不稍退,是日壹日間敵我傷亡均在四千以上”,被羅卓英評價為“戰鬥力量堅強”!(榮獲國民 *** 第壹號武功狀和最高榮譽“飛虎旗”,被譽為抗日鐵軍。何應欽稱之為 “開戰以來最精彩之作戰”)。常德會戰中74軍57師8000之眾面對日11軍數萬人馬,死守常德16天,頑強抗擊了日軍陸、空、坦的協同攻擊,在日軍猛烈炮火甚至釋放毒氣情況下仍死戰不退,傷亡殆盡(時值開羅會議期間,57師的英勇奮戰極大的提高了國威、軍威,給羅斯福總統的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還專門在備忘錄上記下余成萬師長的名字。著名作家張恨水就根據常德之戰寫出壹部名叫《虎賁英雄》的小說。為紀念74軍為國捐軀的犧牲將士,常德人民自發募捐,於1944年3月在市青年路東側修建占地達30000平方米的陣亡將士墓地,作為永遠的紀念)。湘西雪峰山會戰(幾乎全殲日軍116師團,消滅日軍3萬左右)。這支抗戰時期最偉大的部隊,在武漢會戰後由蔣中正親定為軍委會總預備軍,為華中三大戰區之前衛。日軍對這支國軍中的王牌部隊也深為畏敬,並以”三五部隊”稱之(指所轄的第51師,第57師,第58師,皆以5開頭)。在南昌會戰中,即使兵敗如倒,該軍仍不改其英勇豪邁之抗日鐵軍本色。曾兩次榮獲軍委會最高榮譽――飛虎旗,壹次國民 *** 第壹號武功狀,連美軍顧問團曾有過“中國只有74軍能打”的贊譽。國軍中無人出其右者。
問題四:虎賁之師----74軍 8000國家軍隊喋血孤城,談到了對30000名日本戰爭電影?。
問題五:讀虎賁之師心得體會 演繹出了抗戰八年烽火硝煙中的壹個又壹個的悲壯故事。沒有精良的武器,士兵用壹腔熱血用身體用生命去抵抗倭寇的入侵。借我三千虎賁,復我浩蕩山河,相信所有像張壹鳴壹樣的將軍都有這樣的願望與理想。家園在戰火中被無情摧毀,戰友從身邊無聲地倒下,每壹次的道別都有可能是永別。往後方遷徙的父母妻兒與在前方打仗的親人互無消息,只能擔心,只能祈禱。
比較喜歡白少琛,雖然相對於張壹鳴來說,他的情節要少很多,但依舊很欣賞他。喜歡他指揮戰鬥時的果敢;喜歡他為人的樂觀。就像蘇婉約說的那樣:雖然平時幽默風趣,但認真起來也是說壹不二的。也許就是因為他在該幽默的時候幽默(像在家人面前的玩笑,逗蘇婉約時的柔情和對待戰友時的平近);在該認真時的認真(在戰爭中充分表現出了黃埔軍官的與眾不同)。壹直看到最後,白少琛因頭部和腹部部受致命傷而犧牲,白曼琳都在幻想她的三哥白少琛會不會立即出現在面前,為張壹鳴開的這個可怕的玩笑樂不可支。他的犧牲讓我覺得很遺憾,也許是因為總以為他應該戰勝歸來就與蘇婉約攜手。但作者好象不喜歡太完美的結局,也或許張壹鳴與白曼琳的未來已經是壹定程度上的圓滿了。
問題六:虎賁軍真有這壹軍隊嗎?它的故事屬實嗎? 虎賁(hǔbēn),虎賁為九錫中的壹種賞賜,守門之軍虎賁衛士若幹人,或謂三百人;也指虎賁衛士所執武器,戟、鎩之類。
問題七:有哪些抗日小說裏部隊被封為虎賁之師的 “虎賁”壹詞來源於《書經》中的《牧誓上》篇的記載:“武王有戎車三百輛,虎賁三百人。”以後,“虎賁”稱號成為歷代英勇無敵的軍隊的最高榮譽。
“虎賁”師師長余程萬,廣東人,黃埔壹期學生,軍事天才壹類人物,二十五歲就掛少將銜,還畢業於中山大學政治系,後又進入陸軍大學研究系深造,文武全才。在七十四軍,他的資歷比兩任軍長俞濟時、王耀武都要老,雖然他們是上下級關系,但私下都將余稱做老學長。
問題八: *** 74軍虎賁師有戰無不勝的稱號嗎 木有,虎賁師是57師,屬於74軍三個師裏面最弱的壹個
在第二次長沙會戰的時候就擊潰過,後來的浙贛會戰、常德會戰中都吃了敗仗,常德會戰基本打光,剩余人員不足壹個營
在更後面的壹號會戰中,57師171團也吃了敗仗
徹底翻身是在雪峰山戰役
問題九:虎賁軍的“虎賁”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七師 1943年11月12日的常德會戰中,隸屬74軍的五十七師表現極為英勇。當時,第57師固守常德,與日軍3個主力師團血戰16晝夜。日軍先後使用飛機、大炮、毒氣輪番進攻,第57師官兵傷亡殆盡,最後該師所有勤雜政工人員全部上陣,師長余程萬親率衛隊參戰。戰至彈盡後,官兵只好肉搏,但仍誓死拼殺,戰況慘烈空前。此役僅第57師就斃傷日軍萬人以上,但幾乎損耗殆盡,此時全師不足600人只有師長余程萬率180人突圍,其余官兵自願與常德***存亡,與突入城內的日軍逐屋爭奪,全部壯烈殉國。,再次打出了“虎賁”的聲威。6天後余程萬率殘部就隨反擊部隊又殺回常德,收復常德,僅存83人。此役正逢美、中、英開羅首腦會議,羅斯福總統聽取了蔣介石的戰況介紹,特意將余程萬師長的名字記在備忘錄上。
問題十:五十七師虎賁稱號的由來 bbs.tianya/post-no05-218145-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