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意思怎麽解釋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意思怎麽解釋

意思是: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道黑夜與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蟬,不知道壹年的時光。

出自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莊子所作的《逍遙遊》。

節選如下: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譯文如下:

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道黑夜與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蟬,不知道壹年的時光,這就是短命。楚國的南方有壹種大樹叫做靈龜,它把五百年當作壹個春季,五百年當作壹個秋季。

上古時代有壹種樹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當作壹個春季,八千年當作壹個秋季,這就是長壽。可是彭祖到如今還是以年壽長久而聞名於世,人們與他攀比,豈不可悲可嘆!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莊子天才卓絕,聰明勤奮,“其學無所不窺”,並非生來就無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子雖有祈向,不可得也”。壹方面,“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腐敗社會使他不屑與之為伍;另壹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現實處境又使他無法壹展抱負。

人世間既然如此汙穢,“不可與莊語”,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裏翺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裏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遊》。

作品賞析

莊子逍遙遊思想的主要內容是從“有所待”達到“無所待”的精神境界。《逍遙遊》中莊子運用了許多寓言來表述逍遙遊的內涵,揭露世俗“有待”的表現。首先,莊子指出,大舟靠著積水之深才能航行,大鵬只有“培風”才能翺翔,因此他們都是“有所待者”。

再如,莊子認為宋榮子的思想仍然處於“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的局限並沒有完全超越世俗定“內外”和辯“榮辱”的紛爭,只是在這種紛爭中不動心,因而不是真正的“無待”。莊子批判了世俗的有所待,提出了追求無待的理想境界,同時也指出了從“有待”至‘無待”的具體途徑。

在莊子看來,只有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才能擺脫壹切外物之累從“有待”達“無待”體會真正的逍遙遊。

百度百科——逍遙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