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敘事案例內容5篇
《草房子》中最動人的悲劇是愛的苦澀與幻滅,在喧囂的都市裏,讀壹讀《草房子》,想象著在擁有純凈天空的鄉野中,懵懂的少年迎著微風奔跑在夕陽的余暉裏。妳是否在找“教師教學敘事案例內容”,下面我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教師教學敘事案例內容篇1
中國的英文名字叫china,意思就是陶瓷,說起陶瓷,人們就會想到中國。既然我們是中國人,既然幼兒園裏的小朋友是祖國未來的希望,何不讓這些孩子接觸它呢?於是幼兒園在幾年前就開設了特色課程——陶藝。
對幼兒陶藝而言,每個孩子都是玩泥高手,壹批批的孩子在學習陶藝的過程中都獲益良多。
快樂
老師說:“今天,我們要去陶藝……”
話音未落,孩子們拍著雙手連忙叫好。
老師問:“為什麽這麽高興?”
孩子說:“因為又可以去做陶泥了呀!”壹邊說還壹邊傻傻地笑著。
玩泥巴是孩子最開心的壹件事。在每壹個孩子的眼裏,世上的萬物只分為好玩與不好玩,而陶藝無疑屬於好玩的行列。每當孩子們來到寬敞的陶藝室,通過隨意地揉捏、用力地敲打、自由地組合創作了壹件件作品之後,他們所享受到的快樂不正是他們所盼望擁有的嗎?
自信
當孩子發現自己不會制作的時候,嚷嚷著說:“老師老師,我不會。”老師會親切地告訴他:“妳行的,試試看吧!”
當孩子在制作過程中遇到了不小的麻煩、需要老師幫忙時,老師會主動地伸出大手。
當孩子完成作品時,不管是粗糙還是精細,老師都會對著所有孩子大聲地說:“妳們看,他的作品完成得真不錯!”
學陶藝是手、眼、腦協調互動的過程,不僅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還可以發展他們的感知力、觀察力和創造力,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陶土是不定型的粘土精靈,任憑孩子怎麽捏、揉都會是壹件很有特色的作品,而孩子想象力越是豐富,出現的作品就越是充滿童趣的美。當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完成後,壹定會對自己更有信心。
溫馨
老師:“明天,我們將開展親子陶藝制作比賽。”
孩子們開始議論紛紛。
老師:“記住,先和爸爸媽媽商量制作什麽,明天才不會手忙腳亂哦。”
第二天,陶藝室裏擠滿了大人與小孩,在大手與小手的***同努力下,豐富多彩的陶藝作品出爐啦!
大人們揣著兒時的夢想與孩子壹起制作壹件陶藝作品的過程是美妙的,而跟孩子***同動手的過程又是親切的、溫馨的。這對親子關系的促進起著重要的作用。
想到陶就會從心裏微笑出來,還會想到莫名其妙的聯想:樂陶陶、淘氣、桃花、逃之夭夭……都是些可愛的字眼兒,叫人喜歡,我想古人壹定也有同樣的體會,才會把tao發音的字都造得如此機靈有趣。手指深陷在陶土裏,沈浸在陶的世界,享受著陶的感覺,不禁感嘆:China,我愛妳!
教師教學敘事案例內容篇2
早上入園後,我正忙著打掃活動室裏的衛生,陽陽小朋友興致勃勃地喊我:“老師,快來看,我用積木搭的橋好不好?”我正幹得滿頭大汗,就不耐煩地對她說:“老師知道了,妳自己玩吧,搭座橋還用和老師說。”我繼續打掃衛生。過了壹會兒,我聽見“嘩啦”壹聲,回頭壹看,陽陽已經把搭好的積木橋壹下子推倒了,還趴在桌子上哭,邊哭邊說:“老師不關心我,她不看我搭的橋。”我壹下子醒悟過來了,原來陽陽是要我來關註她搭的橋,來關註她的勞動成果和她的存在,我不禁對我剛才的行為感到慚愧。
對於我們幼兒園的老師來說,由於孩子們的年齡小,什麽事情都是由老師來做,在不斷地忙碌和疲乏之中,給予孩子們的關註就少了。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大都有壹種被重視的欲望,就是剛剛會爬行的嬰兒,自己在安靜地玩著玩具,如果媽媽忽視了孩子的存在,孩子會把玩具扔得很響或是大聲喊叫,以便引起媽媽的註意。所以,我們老師必須給予孩子們積極地、正面地關註。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於如何愛孩子。”他們就是想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引起老師的關註,從而獲得老師的關愛。作為幼兒園的老師,我們必須認真地傾聽每壹個孩子的發言,每天來到幼兒園,都會有孩子跑來告訴老師他們家裏發生的有趣的事情,並且想通過和老師交談,以表達老師對自己的關註。當然,老師也不能僅僅以壹個客觀的評價者來關註孩子。當孩子們做遊戲時,老師可以和他們壹起布置環境,或者扮演壹個角色,孩子邀請妳時,老師千萬不要拒絕,而是應當加入到孩子們中間,問妳話時,千萬不要壹副不耐煩的樣子,要蹲下來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話語。老師要主動地介入孩子們的世界,孩子也會自然地進入妳的世界。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和孩子們之間的距離會越走越近的。
教師教學敘事案例內容篇3
情景壹:晨間接待時間,雯雯跟著媽媽進入教室,跟我問好之後,雯雯準備找小椅子。轉了半圈沒看見,雯雯說了句:“椅子在哪呢?”我不加思索道:“老師幫妳找。”還沒走的雯媽說到:“雯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壹聽頓時醒悟,此時的我似乎和家長的角色互換了。雖然我時時提醒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可是還是會有下意識替他們包辦的時候。這不,此刻的我不正像舍不得放手的媽媽嗎?傍晚,家長來接孩子了,有幾個孩子壹看見家長就馬上起身向教室外走,忘記把椅子擺放好,我也習慣性地伸出手準備去搬。突然,晨間的那壹幕印入腦海,我縮回了手,請回孩子自己幫椅子擺放好。
情景二:晨間接待時間,曉曉跟著奶奶走進教室,小臉上滿是不開心不情願,我知道奶奶又要催促她去廁所“嗯嗯”了。每天來園,老人家總是要“逼”著寶貝去完成“人生大事”,孩子有時候實在沒有“嗯嗯”,也不得不去乖乖地蹲著。我看在眼裏,抽空的時間和曉曉進行了“談心”活動,話題圍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然後請曉曉當小班幹部,幫助老師幫助同伴,曉曉興奮極了,那壹天她能幹了很多。傍晚,我提醒曉曉,班幹部首先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能更好地幫助大家。第二天,奶奶又送曉曉來了,我微笑地看著她,用鼓勵的眼神示意曉曉自己行動,並適時阻止了奶奶去幫忙。看著她拿了紙巾去衛生間,看著她認真學習用紙巾擦幹凈,我知道孩子的信心在增強,孩子的能力在增強。
從上述兩個情景中可以看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僅僅是壹句口號,而是需要真正放手,給予孩子獨立思考並自己動手的機會。這樣才能提高她們的自我服務意識及動手能力,孩子的獨立性培養也才能真正落到實處。雯媽的壹句話給我上了壹堂生動的課,相信在以後,我會時刻提醒自己大膽放開手,還給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權利!
教師教學敘事案例內容篇4
每壹個孩子都有獨立的人格,都有強烈的求知欲和自尊心,每壹個老師都應采用幼兒容易接受的積極的方式與其交往,使幼兒的行為沿著人們期望的方向不斷發展。每個班級中都或多或少的有幾個“調皮寶”,這些“調皮寶”壹般都智力“超常”,愛好廣泛,自理能力強;善於“言談”,愛習“武術”,不但自己不遵守紀律,還“株連”活動室裏壹大片夥伴“起哄”,往往把教師的教育“藝術”都引出來,還“應付”不了他們。
在我們班午休室裏,就有幾個“調皮寶”,瞧,涵涵,小床就是她的“攀登架”,“呼”,壹會兒朝這頭睡,“呼”,壹會兒朝那頭睡,掉過頭來,掉過頭去,就是睡不著覺。瞧,査宇誠和顧許程,中間隔著走廊,照樣能撥通“電話”,傳遞信息。瞧,錢政宇和施嘉安,中間隔著壹張小床,照樣能運輸“貨物”,橡皮呀、發卡呀、紙屑呀,壹會兒運到“河東”,壹會兒運到“河西”。
今天,我決定換壹種能給幼兒帶來積極性的、新的教育方式,使他們安然入睡。涵涵剛上了小床,我便說:“涵涵,我今天怎麽覺得妳和往日不壹樣?”“有什麽不壹樣?”“以前,妳總是睡不著覺,今天,我怎麽看妳都能睡著覺,瞧,妳今天中午,壹上床就躺下了,不是嗎?”“對,老師,我今天困了,就想睡覺。”“嗯,我看妳今天壹定能睡著。”我在屋裏轉呀轉,轉到施嘉安的小床前:“安安,老師知道妳沒睡著,可是,妳受到表揚了。妳閉著眼睛,不亂看事情;妳閉著嘴巴不亂講話;妳手腳都放好了,壹動不動,就象真的睡著了壹樣。妳想壹想,今天上午我們講的故事,想著想著妳就會真的睡著的”我又轉到査宇誠的小床前,我喊了聲“査宇誠”,他沒吱聲,我趁機說:“瞧,誠誠,早已經睡著了,叫都叫不起來,給他貼圓點,他都毫無覺察。照這樣下去的話,咱們班的小朋友壹定會被評為午休室裏的‘乖寶寶’的”。午休室裏安靜下來,還不時傳來打呼嚕的聲音。
教師教學敘事案例內容篇5
幼兒園的老師,每天面對幾十名幼兒,對每個孩子是不是給予平等的愛,這是值得深思的。拿我來說,對不同的孩子言愛的程度就不壹樣,有的孩子天生漂亮,衣服整潔,打心眼裏喜歡他們,有的孩子模樣不乖,就不太喜歡他們。
我班有個叫大明的小朋友,皮膚很黑,眼睛很小,還特別調皮,今天打這個,明天打那個,所以,我總不喜歡他,也不拉他的手。
今天晨間時,我發現小毅的頭發很亂,就給她梳頭。只見大明直沖滑梯沖去,我急忙喊他,可是他卻好像沒聽見壹樣,頭也不回地上了滑梯。我連忙追出來,把他從滑梯上抱下來,對他說:“誰讓妳上去的?妳這樣玩是很危險的,妳真是個不聽話的孩子。”
他睜大了驚恐的眼睛看著我,仿佛我是個陌生人,過了壹會兒,他大聲地哭了起來,邊哭邊說:“老師不喜歡我。”我聽了壹楞,走到他跟前問:“妳為什麽說老師不喜歡妳?”“妳剛才說話時很兇,我聽了很害怕,以為妳不喜歡我,才對我這樣。”
我聽了他的話,知道這次是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心裏覺得酸酸的。孩子是天真的,作為老師不應該對他那樣說話。我輕輕地摸了摸他的頭給他擦了擦眼淚,說:“好孩子,老師喜歡妳。”他使勁地點了點頭,開心地笑了。
從這件事以後,我更加理解了“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於如何愛孩子”這句話,他們就是想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引起老師的關註,從而獲得老師的關愛。老師也要主動地介入孩子們的世界,孩子也會自然地進入妳的世界。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和孩子們之間的距離會越走越近的。對於每壹個孩子,我都給與同樣的愛,同樣的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