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寒食》(韓翃)的寫作手法

《寒食》(韓翃)的寫作手法

百度百科:

整體賞析

寒食春深,景物宜人,故詩中前二句先寫景。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詩人立足高遠,視野寬闊,全城景物,盡在望中。“春城”壹語,高度凝煉而華美。“春”是自然節候,城是人間都邑,這兩者的結合,呈現出無限美好的景觀。“無處不飛花”,是詩人抓住的典型畫面。春意濃郁,籠罩全城。詩人不說“處處飛花”,因為那只流於壹般性的概括,而說是“無處不飛花”,這雙重否定的句式極大加強了肯定的語氣,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沈浸於濃郁春意之中的盛況。詩人不說“無處不開花”,而說“無處不飛花”,除了“飛”字的動態強烈,有助於表現春天的勃然生機外,還說明了詩人在描寫時序時措辭是何等精密。“飛花”,就是落花隨風飛舞。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說“落花”而說“飛花”,這是明寫花而暗寫風。壹個“飛”字,蘊意深遠。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首詩能傳誦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而這壹句詩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壹個“飛”字。

“寒食東風禦柳斜”,春風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禦苑。苑中垂柳也隨風飄動起來了。風是無形無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飛,柳之斜來間接感知。照此說來,壹個“斜”字也是間接地寫風。

第三、四句,論者多認為是諷喻皇宮的特權以及宦官的專寵。“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其中寫實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以示恩寵。又寒食日天下壹律禁火,唯宮中可以燃燭。“日暮漢宮傳蠟燭”,皇帝特許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燭,並直接自宮中將燃燭向外傳送。能得到皇帝賜燭這份殊榮的自然不多,難怪由漢宮(實指唐朝宮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飄散的“輕煙”會引起詩人的特別註意。

由於後兩句旨在描寫宮廷生活,並且寫得輕靈佻脫,所以歷來頗受賞識。?[7]?

賞析分歧

有意見認為全詩不過是用白描手法寫實,刻畫皇室的氣派,充溢著對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對盛世承平的歌詠。?[8]?從最高統治者到壹般朝士,都偏愛此詩,很難說明詩人本意中含有譏刺?[7]?;而有意見認為這是壹首筆法巧妙含蓄的諷刺詩,作者後兩句寫夜晚之景,意在借古諷今。通過刻畫壹件傳蠟燭的事情,就對皇帝的厚待親信宦官,宦官的可惡可憎的面目暴露無遺,達到了嘲諷的目的;還有人認為作者本意也未必在於譏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讀者意會到比作品更多的東西。由於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沈浸在打動了自己的形象與情感之中,發而為詩,反而使詩更含蓄,更富於情韻,比許多刻意諷刺之作更高壹籌。?[5]?

藝術成就

該詩的藝術成就,主要有兩點:壹是思緒綿密,結構嚴謹。詩作僅四句,但多有轉折。從內容看,由寫景物轉入詠禮俗;從空間看,由皇城轉入禦苑,又由皇宮轉入權貴門第;從時間看,由白天轉入日暮;從感情看,由平和轉為莊重。如此等等,不壹而足。這多重轉折,使得本詩尺幅興風、盆水生波,在簡短的篇幅中跌宕起伏,引人尋味。《唐詩箋註》對此作有評述:“首句逗出寒食,次句以禦柳斜三字引線,下漢宮傳蠟燭便不突。”二是用字精妙,準確傳神。如“飛”字、“斜”字、“傳”字、“散”字,不僅本身不可移換,而且相互照應。徐增《而庵說唐詩》對此有細微的評述:“不飛花,飛字窺作者之意。初欲用開字,開字不妙,故用飛字。開字呆,飛字靈,與下句風字有情。東字與春字有情,柳字與花字有情,禦字與宮字有情,斜字與飛字有情,蠟燭字與日暮字有情,煙字與風字有情,青(輕)字與柳字有情,五侯字與漢字有情,散字與傳字有情,寒食二字又裝疊得妙。其用心細密,如壹匹蜀錦,無壹絲跳梭,真正能手。”?[8]?

作品評價

《批點唐音》:大家語。

《批點唐詩正聲》:禁體不事雕琢語,富貴閑雅自見。

《載酒園詩話又編》:君平以《寒食》詩得名,宋亡而天下不復禁煙,今人不知鉆燧,又不深習唐事,因不解此詩立言之妙。如“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二語,猶只淡寫。至“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上句言新火,下句言賜火也。此詩作於天寶中,其時揚氏擅寵,國忠、铦與秦、虢、韓三姨號為五家,豪貴榮盛,莫之能比,故借漢王氏五侯喻之。即賜火壹事,而恩澤先沾於戚畹,非他人可望,其余錫予之濫,又不待言矣。寓意遠,托興微,真得風人之遺。

《圍爐詩話》:唐之亡國,由於宦官握兵,實代宗授之以柄。此詩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見意,唐詩之通於《春秋》者也。

《唐詩別裁》:“五侯”或指王氏五侯,或指宦官滅梁冀之五侯,總之先及貴近家也。

《網師園唐詩箋》:不用禁火而用賜火,烘托入妙(末二句下)。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氣骨高妙不待言,用“五侯”寓諷更微。

《大歷詩略》:氣象詞調,居然江寧、嘉州。

《讀雪山房雜著》:韓君平“春城何處不飛花”,只說侯家富貴,而對面之寥落可知,與少伯“昨夜風開露井桃”壹例,所謂怨而不怒也。

《詩境淺說續編》:二十八字中,想見五劇春濃,八荒無事,宮廷之閑暇,貴族之沾恩,皆在詩境之內。以輕麗之筆,寫出承平景象,宜其壹時傳誦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