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軍隊的首領可以被改變,但是男子漢(有誌氣的人)的誌向是不能被改變的。
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子罕》
原文: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譯文:孔子說:“壹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壹個男子漢,他的誌向是不能強迫改變的。”
註釋?
(1)三軍:12500人為壹軍,三軍包括大國所有的軍隊。此處言其多。
(2)匹夫:平民百姓,主要指男子。
長平之戰,廉頗堅守不出,秦王派人去離間趙王和廉頗,趙王中計,派趙括代替廉頗,導致大敗。
這是“三軍可奪帥也。”
嚴顏寧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
這是“匹夫不可奪誌也”。
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壹個普通人,也是要有堅定的誌向的。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改變壹個人的堅定意誌,是非常困難的。
擴展資料
“理想”這個詞,在孔子時代稱為“誌”,就是人的誌向、誌氣。“匹夫不可奪誌”,反映出孔子對於“誌”的高度重視,甚至將它與三軍之帥相比。
對於壹個人來講,他有自己的獨立人格,任何人都無權侵犯。作為個人,他應維護自己的尊嚴,不受威脅利誘,始終保持自己的“誌向”。這就是中國人“人格”觀念的形成及確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