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詩意思:
走到水的盡頭去尋求源流,坐看上升的雲霧千變萬化。
名句"行到水窮處" 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終南別業》。
這首詩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壹。詩中把退隱後自得其樂的閑適情趣,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詩人興致來了就獨自信步漫遊,走到水的盡頭就坐看行雲變幻,這生動地刻畫了壹位隱居者的形象,如見其人。同山間老人談談笑笑,把回家的時間也忘了,十分自由愜意,這是詩人捕捉到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表現了退隱者豁達的性格。詩語平白如話,卻極具功力,詩味、理趣二者兼備。
原文
終南別業
[ 唐 ] 王維
原文?譯文對照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譯文
中年以後存有較濃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於終南山邊陲。
興趣濃時常常獨來獨往去遊玩,有快樂的事自我欣賞自我陶醉。
間或走到水的盡頭去尋求源流,間或坐看上升的雲霧千變萬化。
偶然在林間遇見個把鄉村父老,偶與他談笑聊天每每忘了還家。
註釋
(1)中歲:中年。好(hào):喜好。道:這裏指佛教。
(2)家:安家。南山:即終南山。陲(chuí):邊緣,旁邊,邊境;南山陲,指輞川別墅所在地,意思是終南山腳下。
(3)勝事:美好的事。
(4)值:遇到。叟(sǒu):老翁。
(5)無還期:沒有回還的準確時間。
賞析
開頭兩句:“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敘述詩人中年以後即厭塵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輞川別墅所在地。此處原為宋之問別墅,王維得到這個地方後,完全被那裏秀麗、寂靜的田園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與裴秀才迪書》的信中說:“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興寺,與山僧飯訖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這段描述可以說明詩中第二聯“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中透露出來的閑情逸致。上壹句“獨往”,寫出詩人的勃勃興致;下壹句“自知”,又寫出詩人欣賞美景時的樂趣。與詩人有著同樣興趣愛好的人不多,興致來時,他惟有獨自遊覽,賞景怡情,能自得其樂,隨處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會其趣而已。
這首詩沒有描繪具體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現詩人隱居山間時悠閑自得的心境。詩的前六句自然閑靜,詩人的形象如同壹位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他不問世事,視山間為樂土。不刻意探幽尋勝,而能隨時隨處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結尾兩句,引入人的活動,帶來生活氣息,詩人的形象也更為可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