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步欣賞音樂,並根據音樂故事和圖譜了解作品所表現的情節和內容。(重點)
2、初步探索用動作、表情及嗓音等來表現音樂內容。(難點)
3、師幼合作,***同體驗遊戲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圖譜壹幅。
2. 獅王進行曲音樂。
3. 自編故事壹個。
活動過程
壹、開始部分:音樂《加沃特舞曲》
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學小動物的動作進活動室。
二、基本部分:(了解並表現音樂故事中的情節和內容)
師:今天老師請小朋友壹塊來欣賞壹首很好聽的音樂,大家聽我的指令,閉上眼睛,然後用妳的耳朵用心地傾聽,能做到嗎?
1、通過傾聽音樂故事完整欣賞壹遍樂曲,讓幼兒初步了解作品情節和內容。
師:有壹天,森林裏的小動物們都在休息。忽然,遠處隱隱傳來獅王的吼叫聲。猴子急忙從樹上滑下來報告:獅王駕到。小動物們趕緊排好隊,吹著小號準備迎接獅王的到來。只見獅王威風凜凜、十分神氣地走了過來,小動物們熱烈歡迎獅王的到來。獅王得意地大聲吼叫,小動物們害怕得全身發抖,不知道將會發生什麽事情。為了討好獅王,小狐貍為獅王表演起了舞蹈,其他小動物也壹個個表演起來,獅王看了高興極了,也和小動物們壹起跳起了舞蹈。
師:這首樂曲中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的故事?有誰能講壹講故事裏發生的事情?
小結:這首樂曲表現的是獅王和小動物之間的事情,它是法國著名作曲家聖.桑的成名曲《動物狂歡節》中的第壹首樂曲叫《引子獅王進行曲》。
2、利用圖譜分段欣賞音樂,進壹步理解並表現作品情節和內容。
師:接下來我們分段來聽壹聽,在動物狂歡節裏,獅王和小動物們到底發生了什麽?
①欣賞引子音樂和圖譜(老師壹邊聽,壹邊在黑板上畫出圖譜)
師:老師剛才在黑板上畫的這些符號是什麽?(圖譜)這些神奇的圖譜就講述了樂曲中的故事。
師:這個符號是什麽?(眼睛)眼睛是怎樣的?(閉上)是誰在睡覺啊?(獅王、小動物們)這些圓圈是什麽意思?為什麽越來越大?(獅王醒了,在吼叫,而且聲音的力度上是由小變大,速度上是由慢到快。)這個下劃線的箭頭從上到下,又是什麽意思?(小猴先聽見獅王的聲音,於是急忙從樹上滑下來報告“獅王駕到!”)
師:這個引子部分講述的故事就是這些了,我們來演壹演好嗎?如果妳是森林裏的小動物 ,妳會怎樣表演睡覺的姿勢?(放引子音樂,幼兒嘗試表演不同的動物不同的睡覺姿勢)
師:獅王怎樣吼叫?(聲音由慢到快,由小變大)
②欣賞第壹段樂曲和圖譜(老師壹邊聽壹邊畫)
師:聽到獅王來了,猴子大聲報告什麽?(獅王駕到)這時候小動物做了什麽?(排隊、吹號,歡迎獅王)這些豎線是什麽意思?我們壹起來學壹學小動物排隊吹號。
師:這些腳印表示什麽?獅王走路時怎樣的?它的表情怎樣?(表演時,看幼兒的能力水平而定,如果有難度就讓幼兒主要集體表演排隊吹號,老師扮獅王。)
③欣賞第二段樂曲和圖譜(老師壹邊聽壹邊畫)
師:在接下來的音樂中,將會發生什麽可怕的事情呢?我們壹起來欣賞下面的音樂。
師:圓圈表示什麽?曲線表示什麽?(著重指導幼兒表現小動物害怕的發抖的樣子,如:腿哆嗦,眼睜大等)
④欣賞第三段樂曲和圖譜(老師壹邊聽壹邊畫)
師:可怕的事情沒有發生,看來獅王還沒生氣,只是小動物被嚇著了。接下來獅王和小動物們會幹什麽呢?讓我們壹起來聽聽樂曲第三段。
師:誰先出來為獅王表演舞蹈?如果妳是狐貍?妳準備表演什麽樣的舞蹈讓獅王開心呢?如果妳是其他小動物,妳會怎樣和獅王壹起狂歡?
三、結束部分(分角色完整表演壹遍,老師扮獅王,另壹位老師扮猴子,幼兒扮小動物。)
評析:由於這首樂曲的結構是ABCD式,內容上是壹個遞進關系,欣賞起來難度較大。而且其中有多個角色,每個角色的表演都各具特征。因此,在壹堂課中要解決所有的問題是很困難的。在第壹課時,將重點放在這個音樂故事上,目的是讓幼兒大概了解這首樂曲的背景,而對於它的結構、音樂性質不做過多的理解和分析。從表演這關來講,要考慮的東西也挺多的。比如:幼兒對不同動物睡覺姿勢的了解;對獅王的形態、動態的觀察和把握;幼兒即興表演舞蹈的天賦和水平差異等。這些主觀條件都將決定幼兒表演的效果,其次角色的分工合作表演,對老師和孩子來講,都是壹個難度和挑戰。我們考慮到幼兒初次的表演可能不成熟,所以這壹課時的最後環節只讓幼兒扮演小動物,壹個群體的大眾角色,猴子和獅王則由老師表演。這等於起到壹個示範作用,讓幼兒能夠間接地模仿和創新。因為在接下來的第二、第三課時,老師將重點啟發和引導幼兒更加深入細致地理解並表現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