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春蠶壹直到死都在吐絲,蠟燭燒成灰才停止滴淚.
含義:以“春蠶吐絲”、“蠟炬成灰”來比喻對愛人至死不渝的忠貞情感.
特色:運用對偶、比喻、雙關修辭手法 表現感情,形象生動,貼切感人.
人們生動地把教師比作“春蠶”,是對老師的無私奉獻精神和高尚品質給予的高度評價.人們歌頌蠟燭,是因為蠟燭默默地燃燒著自己,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別人,直至將自己燃盡.其 喻意是說起蠟燭這種品質,人們就聯想到敬愛的老師,老師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用智慧和品格之光給學生照亮前進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