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語位置不當:我國棉花的生產,長期不能自給。(定語與中心語位置顛倒,應該為:我國生產的棉花,長期不能自給)。
2、搭配不當:清晨,參加長跑的同學們在公路上飛快地馳騁著。同學們不能用馳騁,可改為跑)。
3、成分殘缺:從這壹件平凡的小事中,卻說明了壹個大問題。("說明的主語是什麽?介賓短語不能作主語,可刪去"從....")。
4、結構混亂:這辦法又衛生,又方便,深受群眾所喜愛。(或說"深受群眾喜愛",或說"深為群眾所喜愛")
5、含糊不清:到帶嶺參觀火鋸廠和森林輕便鐵路是我這次旅行的歸途。
6、邏輯錯誤:他是全部死難者中的幸免的壹個。(“死難者"與“幸免"矛盾)。
7、否定不當:誰也不能否認優異的學習成績不是靠勤奮學習得來的。(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剛好相反)。8、缺賓語:我們要盡壹切力量使我們農業走上機械化、集體化。(“走上......的道路"才合適)。
9、虛詞位置不當:我們如果把自己國內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麽在國際上就很難有發言權了。("不"句字否定副詞應該在`把"字之前)。
10、關聯詞語位置不當:不但他好好學習,而且還幫助其他同學。(“他"應移至"不但"前)。
11、缺關聯詞語:新加坡的竹節蟲不僅體色幾乎和竹子壹樣,體形在安靜時完全像壹枝樹枝。(在"體形"前加上“"而且")。
12、整余:紀念“三·八”節的到來。(賓語後有多余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