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魯迅《傷逝》原文?

魯迅《傷逝》原文?

原文:

涓生和子君都是五四式新青年。子君認識涓生後,便不斷地拜訪他,聽他講新文化、新道德、新觀念,深受其影響,並與之相戀。之後,子君又堅決地對涓生表示:“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幹涉我的權利!”接著,與涓生壹起尋住所、籌款子,並不顧親朋的反對而同居,建立小家庭。

但子君很快就陷入家務之中,他們的愛情也未能“時時更新,生長,創造”。不久,涓生為當局所辭,他們便生活無著,涓生對子君的愛情也隨之消減以至最後消失;但涓生又不便說出,只好外出躲避。迫於生計,子君宰吃了所飼養的油雞,放掉了所餵養的狗。

最後,涓生對子君坦露自己不再愛她的真實想法,她便被其父親領回了家,並在無愛的人間死了。當涓生得知實際上是自己說出的真實導致了子君的死時,他追悔莫及,於是,長歌當哭,淒惋地唱出了自己的悔恨和悲哀,寫下這篇手記,為子君送葬。

主題:

小說通過對涓生和子君的愛情、婚姻及其悲劇的描寫,探索了婦女解放的道路問題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人生追求問題;揭示了離開社會改革,婦女追求個人的自由幸福是很難實現的這壹道理;形象地指出只有認識現實、拋掉幻想,才能在嚴酷的現實中站穩腳跟,只有不失去“現在”,才可能有“未來”。

擴展資料:

藝術特色

⑴作品采用了手記的形式和詩意的語言。通過涓生的內心獨白,淋漓盡致地抒寫熱戀中的深情、新婚後的喜悅、失業後的惶恐、感情瀕於破裂時的痛苦、分手後的絕望以及子君死後涓生的悔恨和悲憤的心境,字裏行間充溢著濃郁的感情色彩。

⑵人物性格鮮明,形神兼備。小說對涓生的刻畫,主要是采取心靈自剖的方式表現他的內心世界及其感情變化過程。對子君的刻畫.多通過對她的神態、動作、細節描寫,尤其是神態描寫。通過對子君不斷變化的眼神的描寫,來表現她的內心變化。

⑶作品的細節描寫生動而傳神。對阿隨棄而復歸的細節描寫,雋永感人;對子君離開時將全部生活材料——鹽和幹辣椒、面粉、半株白菜和幾十個銅元“聚集在壹起”,“在不言中,教我借此去維持較久的生活”等細節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他們生活的淒慘,讀到了子君對涓生那份難以割舍的真摯而無言的愛。

⑷借景抒情。對窗外半枯的槐樹和紫藤以及方桌、敗壁、板床的描寫,抒發了涓生人去屋空、物是人非的空虛與寂寞以及對子君的悔恨和思念。

百度百科-傷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