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拼音shī,最早見於戰國文字,其本義是把心中的思想表達出來的語言,後延伸至比喻美妙而富於生活情趣或能引發人強烈感情的事物等。
部首:訁?部外筆畫:6 總筆畫:?8
簡體部首:?訁?簡體部外筆畫:?6 簡體總筆畫:?8
繁體部首:言 ?五筆86/98:?YFFY 倉頡:IVGDI
鄭碼:?SBDS 電碼:?6108 筆順編號:?45121124
擴展資料:
詩字詞匯搭配
1、詩人[ shī rén ]
詩人,就壹般意義來講,通常是指寫詩的人,但從文學概念上講,則應是在詩歌(詩詞)創作上有壹定成就的寫詩的人和詩作家。
詩人,通過詩歌創作、吟詠抒發激情,通過詩歌謳歌祖國的大好河山,通過詩歌傳頌人間真善美。載入文學史上的詩人,應屬於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藝術家的範疇。
2、詩歌[ shī gē ]
泛指各種體裁的詩。主要特點是:高度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凝聚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富於想象;語言精練而形象,分行排列,有鮮明的節奏和韻律。
根據作品有無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以及是否直接抒寫作者的感情,可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兩類;根據作品在語言上有無格律,又可分為格律詩和自由詩兩類。
3、題詩[ tí shī ]
就壹事壹物或壹書壹畫等,抒發感受,題寫詩句。多寫於柱壁、書畫、器皿之上。指所題寫的詩句。
4、詩句[ shī jù ]
就是組成詩詞的句子。詩句通常按照詩文的格式體例,限定每句字數的多少。中國最早的詩句為律詩結構,格律要求嚴格,比如先秦時期的詩壹般每句四言律詩,見於《詩經》。
後發展為五言或七言律詩,見於唐詩。宋元經濟文化進壹步發展後,詩句內容逐漸擴充和演繹,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後期,詩句演變成沒有了字數的限制的自由體詩歌。?
5、詩意?[ shī yì ]?
詩意,是詩人用壹種藝術的方式,對於現實或想象的描述與自我感受的表達。在情感立場上,有歌頌的,也有批判的;在表達方式上,有委婉的,有直抒胸臆的。
在形式上,以《詩經》為代表的風雅頌和楚辭為濫觴,而漢代樂府又有所發展。詩意的主要載體,是為唐代達到巔峰的近體詩和古體詩,以及在宋代最流行的詞,元代的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