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有關的詩句如下:
1、唐戴舒倫《塞上曲》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玉門關:是我國古代通往西域的必經之路,漢武帝在此設立關隘,因為西域的玉石需要從此關進入,所以叫玉門關。東漢的名將班超,出使西域30余年,老年的時候思念故土,給漢和帝上書“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
戴舒倫卻在這首詩中駁斥班超,在他看來,班超的愛國之心還不夠徹底。我巍巍大唐的獵獵旌旗在陰山上飄揚,哪個胡人膽敢來侵犯壹定叫他有來無回。作為大唐子民,我願將終身報效我的國家,守衛邊疆,建功立業,又何必壹定要活著回到玉門關呢?
2、唐李益《塞下曲》
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須生入關。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壹箭射天山。
李益是唐代最長壽的詩人之壹,也是唐代詩人中出塞時間最久的壹位,有過20余年的戍邊邊涯。這首詩引經據典,氣勢磅礴,分別講了東漢馬援“願以馬革裹屍還葬”,班超和薛仁貴“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的三位名將故事。
謳歌了戍邊將士不怕戰死沙場的英雄氣概,其中不必生入玉門關,壹箭射天山的愛國豪情,蕩氣回腸,讓人心潮起伏。
3、宋劉過《夜思中原》
中原邈邈路何長,文物衣冠天壹方。獨有孤臣流血淚,更無奇傑叫天閶。關河夜月冰霜重,宮殿春風草木荒。猶耿孤忠思報主,插天劍氣夜光芒。
劉過,南宋詩人,他沒有實際的出塞經歷,四次應舉不第,壹生遊歷江湖,布衣終身。這首詩從中原、汴京起筆,再回憶自己當年也曾揮灑血淚,但是壹腔孤勇並未受到重視,頸聯又把視線延伸到邊關,再回到汴京。
接下來表達自己依然如往昔壹樣滿心忠誠,日夜想著報效君王,就像那沖天的劍氣夜夜散發出奪目的光芒。插天劍氣夜光芒。詩人明面上表達自己的赤誠之心,其實也是對南宋統治者偏安壹隅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