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的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貨幣儲藏,支付手段,世界貨幣。
貨幣的作用:1降低交易成本,2提高交換效率,3推動經濟發展。
外匯匯率:
直接標價法:匯率越高,外幣值越高,本幣值越低。
間接標價法:匯率越高,外幣值越低,本幣值越高。
基準匯率:選定對外經濟最常用的外幣,作為標準。
套算匯率:根據本國基本匯率與國際主要貨幣之間的匯率套,算出本幣與其它非基本貨幣之間的匯率。
信用是壹種借貸行為。其作用是促進社會資金的合理作用,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推動經濟增長。
利息是利潤的壹部分,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
復利:利息額在進入本金計算利息。
融資:資金從盈余單位向短缺單位的流動和轉化,就是資金融通。
金融機構有銀行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
金融機構的作用:
壹,提供支付結算服務(匯兌)。
二,融資。
三,降低交易成本,提供金融服務便利。
四,改善信息不對稱。
五,風險轉移和管理便利。
銀行的重要歷史特征:
1對企業發展在資金上具有支配性的作用。
2成為政府對宏觀經濟進行調控的重要渠道。
保險公司:
1積聚風險,分散風險,降低個人損失。
2融通長期資金,促進資本組成,重新配置資源。
3提供經濟保障,穩定社會生活。
保險公司業務:
1籌集資本金。
2出售保單的收取保費。
3給付賠償款。
4資金運作(銀行存款,證券投資,發放抵押貸款)。
證券公司:為投資者在金融市場中買賣證券的投資機構。
信托機構:充當受托人的法人機構
融資租賃機構:為承租人提供長期資金融通的租賃公司。
金融市場:資金供求雙方借助金融工具進行各種資金交易活動的場所。
貨幣市場:短期(融通壹年以內)資金場所。
資本市場:壹年以上的資金交易市場。(狹義資本市場是指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
現貨市場:交易雙方協議達成後即可交割,在兩日內。
期貨市場:交易雙方協定達成後,但是並不立即交割,利率和匯率風險很小。
原生金融工具:
票據(可轉讓有價證券)
股票(可獲股息紅利)
債券(短債,長債,金融債)
基金(集合投資)
衍生金融工具:
1金融期貨(期貨交易的對象是期貨合約)
2金融期權:約定選擇權的合約
3金融互換
期貨合約是壹種為期貨交易而制定的標準。
貨幣市場:
1同業拆借(各類金融機構之間的短期資金拆借所形成的市場)
2票據市場:商業票據的承兌市場和貼現市場。
3國庫劵
4回購協議市場:回購協議短期融資。
證券市場投資分析:
壹基本面:宏觀經濟,宏觀政策,產業周期和行市,公司狀況。
二技術面:技術指標法(各種數學模型),切線法,形態法(m和w),k線,波浪理論(上5下3),循環周期理論。
國際收支:壹定時期內壹個國家和其他國家進行的全部經濟交易的系統記錄。
記賬原理:
1復式薄記:每壹交易借方和貸方同時記錄。
2權責發生制:交易的記錄時間以所有權的轉移為標準。
3市場價格
4所有記財單位拆合為同壹種貨幣。
國際收支差額:貿易差額,經常項目差額,(以貿易差額為基礎加上收入項目和經常轉移項目的差額),國際收支總差額。
國際收支失衡原因:
1經濟增長狀況(有周期性收入性不平衡)
2經濟結構性
3貨幣性因素:物價、幣值、外匯、利率
4偶然性因素
5外匯投機和國資流動
失衡調節:
1國際收支失衡的自動調節機制:價格,匯率,利率,收入
2國際政策調節: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信用政策和外貿政策。
國際資本流動的效應:
1壹體化效應:國際資本流動全球壹體化。
2放大效應:放大某國或全球經濟發揮遠超實力的影響。
3沖擊效應。
沖擊效應:
1對經濟主權的沖擊(許多國家結成自由貿易區)
2對國內金融市場的沖擊
3對匯率的沖擊
放大效應:
1杠桿效應:以壹定數量的國資實控資本遠超自身的交易數額
2羊群效應:壹人帶頭,大家跟風。
經濟全球化:
1貿易壹體化:消除或消減國際貿易障礙的趨勢
2生產壹體化:生產過程的全球化
3金融壹體化:全球統壹的金融市場,統壹貨幣體系的趨勢。
全球化的作用
積極作用:
1促進國貿和國際投資的發展,
2推動世界經濟增長,
3促進全球金融業犧牲效率的提高,
4加強金融監管領域的國際協調與合作,
消極作用:
1金融風險的增加
2削弱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有效性
3加快金融危機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
中央銀行的職能
發行的銀行:具有獨占貨幣發行權
銀行的銀行:
1充當最後貸款者
2集中管理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
3全球票據清算中心
4監督和管理全國的商業銀行
國家的銀行:
1代理國庫
2代理發行政府債券
3為政府籌資
4代替政府參加國際金融組織和國際金融活動
5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
貨幣需求分析:
1收入,2價格,3利率,4貨幣流通速度,5金融資產的收益率,6對利潤和價格的預期,7其他。
通貨膨脹的成因
需求拉上的膨脹:
壹,財政赤字增加印發
二,信用膨脹,貸款上升資金來源
三,投資需求膨脹
四,消費需求膨脹
成本推動的膨脹:
壹工資上漲
二利潤上漲
三結構型:經濟結構,部門結構比例結構
四其他:供給不足,預期不當。
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
促進作用:
1提高貨幣供給,增長率,
2有利於高收入階層國民收入再分配
3利潤率下降,刺激私人投資積極性
促退作用:
1借貸成本降低,資金需求上漲,金融體系效率下降
2生產性投資風險上漲,流向非生產性部門
3擾亂相對價格體系,扼殺價格機制作用
4提高了現期消費,社會儲蓄率降低
中性作用:各種效應相互抵消。
治理膨脹:
壹控制貨幣供應量,
二調節和控制社會總需求,
三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給,調整經濟結構
四其他政策,。
通貨緊縮與之相反。
金融調控
貨幣政策對經濟的作用:
1調控貨幣供給總量保持社會總供求的平衡,
2調控利率和控制貨幣總量貨幣平衡,保持物價水平。
3調節國民收入中消費與儲蓄的比重,
4引導儲蓄向投資轉化並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
5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保持匯率相對穩定。
財政政策:國家稅收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
金融監管:金融監管是金融監督和金融管理的復合金融監管,依據國法對整個金融業實行的監管,以及金融機構內部控制與稽核的自律性監管。同業組織的互律性監管,社會中介組織和輿論的社會性監管等,包括市場準入,市場運行過程,市場退出的監管。
經濟發展與金融的關系:
1金融依附於商品經濟是正比關系
2商品經濟決定金融發展的結構規模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