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水節,是中國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和中南半島某些民族的。
潑水節,是中國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和中南半島某些民族的新年節日。為傣族壹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中國傣族節期在傣歷六七月(清明節後十日左右)。現已固定在公歷4月13至15日。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增加了遊行、文藝匯演、電影晚會、展覽和物資交流等新內容。泰國、緬甸、老撾等國都在每年公歷4月中旬歡度此節。
地位:
潑水節是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臺,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潑水節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藝術表演有助於了解傣族感悟自然、愛水敬佛、溫婉沈靜的民族特性。
同時潑水節還是加強西雙版納全州各族人民大團結的重要紐帶,對西雙版納與東南亞各國友好合作交流,對促進全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