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武將:顏良。河北名將。建安四年,袁紹以顏良、文醜為將率,簡精卒十萬,準備攻許,次年兵進黎陽,遣顏良攻白馬。曹操北救,以荀攸計分兵渡河,引袁紹西應,自率輕兵掩襲白馬,顏良倉猝逆戰,遂被關羽擊斬。顏良:顏良是中國東漢末期袁紹部下的武將。有威名。與文醜壹起作為袁紹軍隊的勇將而聞名,孔融以顏良、文醜作為袁紹軍隊的武將代表勸諫曹操小心他們。200年,袁紹、曹操終於在官渡交戰。開戰時,沮授勸諫袁紹「顏良性急不可單獨任用」,但是袁紹仍以顏良進攻單獨守護白馬的曹將劉延。(《後漢書·袁紹傳》,《三國誌·武帝紀》中顏良是與郭圖、淳於瓊壹起進攻。)面對這個形勢,曹操采納荀攸的建議,扮作攻擊袁紹軍隊背後的樣子,因為參加了進攻所以打算防禦的袁紹軍隊變得缺少,顏良軍因而孤立地作戰。這時,張遼推薦當時變成曹操俘虜的關羽,關羽作為援軍被派遣而跟顏良碰上。據說顏良才看到了關羽,關羽就闖入到袁紹軍中刺殺顏良,帶回了顏良的首級。在《三國演義》中白馬之戰時,顏良斬殺作為曹操屬下的武將魏續和宋憲,驚慌失措的曹操派遣關羽出馬就是為了斬顏良。所以文醜才會履行和結義兄弟的誓言,然後被關羽所斬,不過,那樣的劇情《三國誌》等的史書找不到。文醜:河北名將。建安四年,袁紹以顏良、文醜為將率,簡精卒十萬,準備攻許。五年,袁紹渡河兵至延津,使文醜與劉備挑戰,曹操以輜重就道餌敵,文醜兵亂,遂被操擊破而死。高覽:與張_並為袁紹大將。官渡之戰,曹操率軍偷襲烏巢,袁紹從郭圖之請,僅以輕騎救援,而命高覽、張_率重兵攻曹營,營堅不能下,糧谷被燔,郭圖慚其計失,復譖於紹,高覽等忿懼,遂焚攻具,率眾降於曹操。張_:是三國時期魏國名將,曹操部下“五子良將”之壹,先從韓馥,後投袁紹,在與公孫瓚的交戰中多有功勞。官渡之戰時,張_受郭圖陷害,率眾投降於曹操,得以重用,隨曹操平定北方,遠征烏桓,平馬超,滅張魯,多有戰功。後來,張_隨夏侯淵駐守漢中,在夏侯淵被殺後暫代主帥,維持敗兵。魏明帝時期,諸葛亮第壹次北伐,張_奉命救援隴右,在街亭大敗蜀將馬謖,導致諸葛亮撤兵;諸葛亮第四次時,張_隨司馬懿前往相拒。後諸葛亮糧盡退兵,張_追至木門,與諸葛亮軍交戰,被飛矢射中右膝而亡。
3、謀士除了上面最著名的四個,還有田豐、沮授田豐:冀州巨鹿人,博覽多識,權略多奇,曾在朝中任侍禦史,因不滿宦官專權,棄官歸家。袁紹起兵討伐董卓,應其邀請,出任別駕,以圖匡救王室之誌。後袁紹用田豐謀略,消滅公孫瓚,平定河北,虎據四州。田豐曾勸袁紹早日圖許,奉迎天子,占據政治上的主動,袁紹不能從。建安四年,曹袁爭霸,田豐亦提出穩打穩紮的持久戰略,袁紹執意南征而不納,但在曹操東擊劉備時,卻以兒子生病為由,拒絕田豐的奇襲許都之計,錯失良機。官渡之戰,田豐再議據險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敵策略,乃至強諫,被袁紹以為沮眾,械系牢獄。建安五年,袁紹官渡戰敗,因羞見田豐而將其殺害。沮授:字則註,袁紹手下謀士。沮授,是三國時期廣平人,從小有遠大誌向,喜歡謀略。先是冀州別駕,當茂才,當了兩次縣令,韓馥入主冀州時當韓馥的別駕,被韓馥推薦為騎都尉。袁紹占領冀州,就投奔了袁紹。
4、官渡之戰壹開始,沮授就提出了正確的戰勝曹軍的辦法,這就是打消耗戰,因為袁紹軍隊的糧草要比曹操軍隊多得多,只要壹堅守下來,曹軍將不戰自亂。袁紹就可不費吹灰之力而戰勝曹操。
5、從整個三國時期來看,沮授的這壹戰法是與後來司馬懿戰勝諸葛亮的方法不謀而合的。但當時的袁紹正在躊躇滿誌之時,他如何能聽得近沮授的這壹番話最終沮授被無情的關進了大牢。最終袁紹兵敗,沮授被曹操抓獲。曹操很欣賞沮授的才能,對沮授以禮相待,但沮授誓死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