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身邊的大多數朋友不太壹樣,我不太喜歡戰爭題材的電影。說的直接點,以前基本上對此不太感冒。經常搞不懂為什麽壹提起有關戰爭題材的作品他們總會興趣倍增滔滔不絕。
這部影片完全改變了我的看法,也是從它開始,我慢慢的懂得了從戰爭片中發掘人性。
最初吸引我去看這部影片的原因自然是它人人稱贊的口碑,雖然它與98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失之交臂,但卻贏得無論影評人還是觀眾的壹致好評,二戰老兵看完本片後稱之為有史以來最真實和震撼的反映二戰的影片。
於是,懷著高山仰止的心情,開始了這壹次特殊的觀影歷程。
當影片結束時,我的胸口添堵的,是壹種從未有過的厚實。這不僅僅是看過壹部好片的充實和快感,中間夾雜著思考,震撼,余音繞梁,發人深省。
曾聽人說過在戰爭中最能反映出壹個人的最內在的人性。這讓我想起了中國的壹句古話:大難臨頭各自飛。想想確實是這樣。習慣了和平安逸生活的人們早已經體會不到戰爭時期的那種恐慌和危機感,自然也不會花太多心思去探求戰爭狀態中人性的善惡。
但是,當它赤裸裸的以壹種觸目驚心的直觀方式呈現在妳眼前的時候,我們要怎麽去面對呢?
還好,斯皮爾伯格始終是壹個懷著童心的老男孩,壹個能拍出《E?T》這麽溫情的童話的人不可能對這個世界失去信心的,即使作為猶太人的他的那部驚世的《辛德勒的名單》講的仍然是壹個人的救贖,結局仍然給人以希望,即便是那個內心掙紮的納粹軍官最後還是放走了他喜歡但卻極力抗拒的猶太女傭。所以,懷揣著天真的他能夠還原戰爭的慘烈,能夠刻畫戰爭中種種人性,但他永遠不會像庫布裏克那樣對世界的刻畫絕望得讓妳不敢直視。他始終會在激烈的焦灼和痛苦的抉擇後給妳以希望,讓妳對人生有所感激,讓妳對生命有所珍惜。
正如這部影片的主題,八個人去救壹個人,這樣的事在真正的戰場上可能不會發生。但他們仍然義無反顧的去執行,為的是不讓壹個年老體衰的母親經歷所有的兒子都喪命於戰爭的噩耗。這種飽含人性的虛構其實早以打動人們的內心,讓我們不會再去過多的苛求它是否符合歷史等林林總總的問題。這便是導演的高明之處,化有形為無形,變虛幻為真實。
我不想在對開頭的20分鐘的震撼的諾曼底登陸的槍林彈雨做過多的描述了。大家已經做過太多的褒獎和評述,而且我知道,無論我用什麽樣的文字努力去還原,較之斯皮爾伯格的鏡頭語言來說,都顯得那麽蒼白無力。我還記得米勒中尉剛到岸上時候的那壹怔和那壹個片刻的周圍的死寂無聲,搖晃的眩暈的他的眼神環顧著四周慘烈情景。已經不能用驚愕來描述了,腦海中可能是壹片空白――無法接受!!前壹刻的還在平靜中的他們此時竟然來到了地獄!這是最讓我震撼的壹個場景,因為在那時我第壹次把自己置身於戰場上去身臨其境的感覺周圍的血肉橫飛。開頭的這場登陸戲讓我想起了《盜火線》裏的那場警匪對峙,同樣的真實迅速把觀眾拉入其中的氛圍。緊迫的節奏感染了所有的人。
看過本片的人可能會更多的關註那個百發百中的狙擊手和他每次出擊前的那個招牌性的動作:親吻壹下胸前的十字架。確實很讓人神往,可這是斯氏對戰爭的神話描述,對戰爭傳奇的放大,所以他最後還是沒有逃脫死亡的厄運――人不可能憑壹己之力來改變戰爭結果的。
還記得最先犧牲的那個士兵嗎?為了救壹個毫不相識的小女孩而中槍身亡,而在之前他絲毫都沒有考慮過值不值得的問題,在他看來,這可能近乎壹種本能,善意的本能,即使代價是生命。
還記得他們放走的那個德國人嗎?最後反過來被他所殺時那種淒迷的眼神到底想說什麽呢?這就是戰爭,沒有所謂的仁慈嗎?
恐怕人人都會在那個士兵躲在樓梯上害怕的哭泣,而他的戰友已經快被敵人殺死的時候而近乎憤怒了吧!再我們眼裏,他懦弱的近乎無恥,在他自己看來,他可能也會痛恨自己吧,因為直到這樣的危難時刻,我們和他自己,才同時如此清晰的通徹了他的內心。
這便是戰爭了,有卑鄙也有崇高,有懦弱也有果敢,強烈的對比才能更深刻的彰顯人性。這不禁讓我們思考:我們那些平日裏隱藏在安逸之下的最深層的東西,到底是怎樣的呢?如果面對戰爭之時,會有怎麽的表現呢?這是壹個很讓妳恐懼的問題,因為有時候我會發現自己竟然會感到底氣不足!
瑞恩,這個八條命換來的年輕士兵,並沒有令我們感到失望。正義勇敢的他的內心也在經歷著痛苦和掙紮。不單單是失去兄弟的痛苦,還有對為了救他回去而犧牲的幾個士兵的愧疚和感激。他無法去扭轉什麽,因為大家已經為他做了能做的壹切,不計任何代價。他所做的,不是立刻轉移撤退以保全自己,而是留下來和這群熱血男兒***同作戰。這不是魯莽,而是壹種高於生命的責任。他所能做的,是在以後的任何壹個時刻,都提醒自己好好的活著,活的有意義,不單為自己,還為了活在他心中的八個忠魂。這將是貫穿他壹生的動力。直到他頭發花白的時候,仍然會為這些動力和自己的堅持激動的熱淚盈眶。
最後,當米勒中尉無力的躺在那,壹槍壹槍的射向敵人的坦克的時候,我從他即將熄滅的眼睛裏,甚至看不到壹絲的絕望。直到最後的壹刻他都在堅持,這種堅持往往能創造奇跡。
轟隆震天的坦克爆炸聲和上空呼嘯而過的飛機,是壹個昭示希望的開始。
其實奇跡不光是電影中才有的神話,就好像《肖申克的救贖》裏告訴我們的壹樣:什麽時候都不要放棄了希望。能做到這壹點,已經是奇跡了。
拯救大兵瑞恩影評5《拯救大兵瑞恩》是壹部戰爭片,壹直我都很少看戰爭片,在某個程度上是因為不能接受那血腥的戰爭場面,而這壹部戰爭片,它使我真正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對生命價值的重新認識。
這部影片主要是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百萬大軍登陸諾曼底時,米勒上尉率領壹支8人的小分隊深入敵後,去尋找空降部隊的壹名士兵詹姆斯-瑞恩。因為他是家中四兄弟中的老小,他的三個哥哥都已相繼陣亡。馬歇爾將軍怕這顆獨苗再出意外,使傷心的母親絕望,於是做出不惜壹切代價將這唯壹的兒子送還母親身邊的決定。8 人冒著生命危險去尋找壹個不知生死的人,迎接他們的將是戰火的洗禮和生命價值的重新認識。拯救的旅程也是壹條通往死亡之路,人性在戰爭中受到考驗?
?壹只顫抖的手、壹句臨終時的遺言、壹個用六個士兵拯救的生命......?這三個情結構了火爆的美國進口大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全部主題。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不會忘記的壹個角色,那就是米勒上尉。那壹只顫抖的手,在影片中用了四個特寫的鏡頭來表現這只手。米勒上尉最初是中學老師,戰爭的不斷升級和擴大改變了他原有的平靜生活。戎馬倥傯,硝煙彌漫,使他的身體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戰爭的烙印,這種傷痛本身就說明了戰爭的殘酷無情。看完影片我們依然無法得悉他的手是如何負的傷。但是總是在戰爭場面就要壹觸即發之前,導演都有意地讓這只手出現我們的眼簾中。影片中這壹只顫抖的手不是說米勒上尉在戰爭前的心理恐懼,而無非是要說明戰爭給人留下的無法抹滅的苦痛的記憶。
從這壹只顫抖的手,我們可以看到,戰爭不光是政治的延續,它會給我們所有的人留下不同的記憶,或驚栗,或慘烈,但有壹點是相同的:它給人們帶來最多的是傷痛。
在戰場中找壹名士兵,那簡直比大海撈針還更難,那不僅僅只是漫無邊際的找尋,還時時刻刻面臨的是生命的危險。然而士兵的使命感和戰爭的需要驅使著米勒為完成任務,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用壹把小手槍在做著實際上是無謂的抵抗的時候,他仍然想起了自己的任務是把最小的瑞恩從戰爭中拯救出來,能夠安全地回到母親的身邊。因此,當生命即將離去,他哽咽著在瑞恩的耳邊說道:不要辜負了大家的期望,壹定要活下去。這句臨終的遺言,不僅影響著瑞恩的壹生:?做壹個好人,做壹個正直的人?。而我們的觀眾也會因為這句話而更加激起內心對法西斯發動這場戰爭的仇恨,所以在劇中瑞恩是壹定要活著回到母親身邊。
?生命誠可貴?而在戰場上,那壹張張長長的死亡名單,是那麽輕易地從報音員的口中讀出。?用六條生命去拯救壹條生命?,這樣的生命價值帶給我們的是更多的深思。在影片中,分隊的壹些成員的想法也是可以讓人理解和同情的, ?為什麽用我們的生命去換取別人的生命,難道我們沒有母親,沒有兄弟姐妹?我們不是壹樣在戰場上拼死拼活?憑什麽他就有這個特權?這樣的生命價值觀也只有在戰爭中才可能出現。戰爭是無情的,在戰爭中這樣的情形又何止瑞恩壹人呢?可導演的刻意,無非的意圖是:珍惜生命和幫助他人。在影片中,拯救隊員因為幫助瑞恩而知道家庭的溫暖和生命的可貴,而瑞恩因為米勒上尉和拯救隊而感悟用自己的生命去保護、照顧更多需要拯救和幫助人們。爆發戰爭對於每個人是不能選擇和左右的,但幫助他人是自己可以選擇和作決定的。
《拯救大兵瑞恩》給人壹種強烈的震憾除了是故事的情節和所要表現的蕩氣回腸的情感外,還有壹點就是視覺的沖擊。影片重現了50多年前驚天動地的諾曼底登陸戰的恢宏場面,讓人驚駭的目睹了戰爭的激烈和殘酷。壯觀宏大的戰爭場面,血肉橫飛的諾曼底戰役,血流成河的鏡頭,讓人觸目驚心,那感覺中還帶有壹種惶恐。影片用紀錄片的手法表現了腥風血雨的戰場,震撼人心。
《拯救大兵瑞恩》這壹部偉大的戰爭片,它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對戰爭殘酷的反思,更多的是對普通士兵們內心人性的挖掘。戰爭使士兵所遭受的傷痛會留在那些經歷過這段歷史的人們記憶中的深處,給他們內心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在影片的強烈音響效果中,我們觀眾依然如感同身受壹樣真實,壹樣慘烈,留給我們的是無限的深思。
拯救大兵瑞恩影評6由著名導演斯皮爾博格執導的二戰電影,《拯救大兵瑞恩》,壹經放映,便好評如潮。不僅是由於該片所帶來的逼真的視覺沖擊。更重要的是,它引發了壹個值得爭論的問題。
故事的開篇是盟軍在諾曼底登陸,美國二等兵詹?瑞恩的三個兄弟全部陣亡,將軍派出八名戰士尋找瑞恩並將他送回母親身邊,戰士們找到他後,隨即與德軍展開了殊死搏鬥。八名戰士全部犧牲。
爭論的問題是:用八個人的生命換壹個人的生命,到底值不值得?
這個問題在八個人開始尋找瑞恩時就討論過,瑞恩是死是活尚且不知。而尋找壹個士兵如同大海撈針。況且八個人也都有母親,只為了安慰壹個母親,做如此大的犧牲。從人道主意或數學比較大小上看,8>1,這當然不值了!既然不值,他們為什麽還做呢?而且是那麽毅然決然呢!
記得影片中,當兩個同胞犧牲後,團隊中出現了矛盾,八個人的上尉,米勒給出了答案:?活下去,回家。?米勒拋開了明面上說的?任務?啊,?崇高的事業?啊?為了和平?等等諸多光彩的理由。而是從自身出發,回歸到人的本性?真實!這個理由也成為了戰士們堅持下去的信條。
?活下去,回家?這句話也暗暗透露著米勒對戰爭的反感,對和平生活的向往。這正是本片所要表達的主題,在大段血腥的鏡頭下,觀眾從心而發地感受到了戰爭就是地獄。
接下來,六名戰士好不容易找到了幸存的瑞恩,他們的任務總算快完成了,可是瑞恩卻因要參加壹場重要戰役而拒絕回國。米勒上尉再壹次面對選擇,如果現在放棄,不管瑞恩,他們也算完成了任務,可這又算什麽?難道之前兩位同胞戰友就白犧牲了嗎?決不能留有遺憾!戰士們重回到戰場。兄弟間的心緊緊相連。他們為了讓更多的人自由,能回家,戰士們艱守陣地。戰友情、兄弟情在本片中又是壹個亮點。
最後犧牲的米勒上尉臨死前囑托瑞恩:Earn it中文譯成:?別辜負?,也可以理解為?好好的活著?或者?值得?。我個人理解為?值得?。它為本片起了悲壯的壹筆。為了讓這壹行動?值得?,瑞恩必須要好好的活著,必須成為壹個有用的人。米勒以此告慰戰死兄弟們的在天之靈,也是對自己說,?這壹切都值得!?
八個人的生命換來壹個大兵生命,這只有在戰爭中才會出現的局面吧?是戰爭把人們推到壹個圈中,圈中的生命的價值在改變。
或許壹文不值,可任意踐踏,記得在搶灘登陸時,前排的士兵被機槍掃射,壹排排倒下去;
或許生命是慘不忍睹,茍延殘喘的,忘不了那些斷足斷臂的傷兵、那些向外蛹動的內臟,士兵們那絕望的神情;
或許生命是撿來,是幸運女神主宰著生命。壹顆子彈打在士兵的頭盔上,幸運的士兵欣喜地拿下救它命的頭盔欣賞。
或許生命是換來的,正如本片所講述的故事?
應該說壹下,團隊中先犧牲的兩個士兵中,有壹個在臨死前把自己寫給父親的信交給了戰友;另壹個高呼?媽媽,回家!?那場景,不能不讓人心酸落淚。影片中有句 名言 :
?對世界,妳是壹個大兵;
對母親,妳是整個世界。?
親愛的讀者,如果妳還堅持說這場任務?不值得?。那麽從現在起,妳好好的生活,做個好人,善待妳的親人。用妳的實際行動讓?拯救大兵瑞恩?。
?
拯救大兵瑞恩影評_電影拯救大兵瑞恩影評相關 文章 :
1. 拯救大兵瑞恩影評
2. 《拯救大兵瑞恩》觀後感
3. 拯救大兵瑞恩觀後感
4. 讓子彈飛觀後感
5. 《細細的紅線》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