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籍第令毋斬,而戌死者固十六七。什麽意思?

籍第令毋斬,而戌死者固十六七。什麽意思?

"籍第令毋斬,而戌死者固十六七"的意思是:"假使僅能免於斬刑,可是去守衛邊塞死掉的本來也會有十分之六七。"

原文:出自司馬遷的《陳涉世家》: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譯文:(於是陳勝)召集並號令部屬的人說:“妳們諸位遇上大雨,都已誤了期限,誤期是要殺頭的。假使僅能免於斬刑,可是去守衛邊塞死掉的本來也會有十分之六七。況且壯士不死便罷了,要死就該成就偉大的名聲啊,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麽?”

擴展資料:

1、陳涉世家:《陳涉世家》是漢代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創作的壹篇文章,列於《史記》第四十八篇,是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吳廣的傳記。此文以陳勝、吳廣的活動為線索,詳細地記述了陳勝起義的全過程,以及相繼而起的各路起義軍的勝敗興替,描述了起義軍的浩大聲勢,肯定了陳勝在反抗秦王朝統治鬥爭中的功績。

同時,文章也論述了陳勝起義最終失敗的原因:起義領袖缺乏指揮全局的能力、自身蛻化、用人不當,導致起義軍內部離心離德。全文運用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等多種技巧來塑造人物形象,生動真實地再現了這壹場鬥爭的歷史圖景。

2、司馬遷: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陜西韓城南,另說今山西河津),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