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面寫法多為“麻糬”,其實應寫作“麻糍”,麻糍是壹種由糯米粉或其他澱粉類制成的糍粑,是壹種有彈性和粘性的食品,來源於中國。日本稱為餅(もち/mochi)實為年糕(與中國與韓國年糕較大區別在於日式年糕較為軟糯、無韌性),臺灣音譯之為“麻吉”。在大陸又叫做草餅,浙江地區也有直接叫麻集的說法,實則叫做“麻糍”。大連地區稱之為“饃饑”。
擴展資料:
關於麻糬的由來,相傳古代在中國江西省長汀縣壹個客家人的聚落,為了要向海龍王祈雨,所以村民們紛紛把米拿出來當祭品,可是偏偏米的數量不夠,後來村民們想到壹個方法,集合大家的米並蒸熟後,將米飯捶打至黏狀,成為壹個很大的祭品,祭典完成後,大家壹起分食,從此麻糬這種食物就成為了客家人傳統美食。
但沒有實際的歷史記載或根據,可以推敲出來的是,早年的麻糬是直接使用食用米飯制成,與現今采用糯米制作麻糬有所差異,糯米的好處是比較黏,吃起來口感富有彈性,缺點則是比較不容易消化,後來也有研發出采用較高級的壽司米來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