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興闌珊 拼音yì xìng lán shān
解釋闌珊:衰落。將殘、將盡的意思。形容壹個人興致已失的樣子。興致將盡,玩樂快要結束。
出處唐·白居易《詠懷》詩:“白發滿頭歸得也,詩情酒興漸闌珊。”
闌珊
1.衰減;消沈。
唐 白居易 《詠懷》:“白髪滿頭歸得也,詩情酒興漸闌珊。”
明 王錂 《春蕪記·訊病》:“情思轉闌珊,更粉消珠淚,翠鎖眉山。”
葉聖陶 《倪煥之》十三:“他像是個始終精進的人,意興闌珊是同他絕對聯不上的。”
2.暗淡;零落。
唐 曹唐 《小遊仙詩》之十壹:“南鬥闌珊北鬥稀, 茅君 夜著紫霞衣。”
宋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3.殘,將盡;衰殘 。
宋 賀鑄 《小重山》詞:“歌斷酒闌珊,畫船簫鼓轉,綠楊灣。”
明 朱鼎 《玉鏡臺記·完聚》:“雲鎖 巫 陽,霜雕 楚 關,堪悲鄉夢闌珊。”
清 龔自珍 《浣溪沙》詞:“香霧無情作薄寒,銀燈吹處氣如蘭,憑肩人愛夜闌珊。”
魯迅 《華蓋集·“碰壁”之後》:“此刻太平湖飯店之宴已近闌珊。”
南唐 李煜 《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4.零亂;歪斜。
唐 李賀 《李夫人歌》:“紅璧闌珊懸佩珰,歌臺小妓遙相望。”
清 納蘭性德 《壹叢花·詠並蒂蓮》詞:“闌珊玉佩罷霓裳,相對綰紅妝。”
清 洪升 《長生殿·仙憶》:“字闌珊,模糊斷續,都染就淚痕斑。”
清 李鬥 《楊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下》:“ 周維伯曲不入調,身段闌珊,惟能說白而已。”
5.窘困,艱難。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韋莊奏請追贈不及第人近代者》:“〔 羅鄴 〕既而俯就督郵,因茲舉事闌 珊,無成而卒。”
宋 蘇軾 《減字木蘭花》詞:“官況闌珊,慚愧青松守歲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