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前三百年的歐洲,M.P.Cato已記載了蘋果的品種。後來,羅馬人開始栽培,並有嫁接繁殖。十八世紀J.B. 蒙氏及T.A已利用自然雜交進行實生苗選育,逐步推廣栽培。
發現美洲新大陸後,歐洲移民把蘋果傳入美洲,在美洲又培育了不少新品種。日本在明治維新時代,從歐美引入蘋果。此後,大洋洲、非洲也都相繼引入蘋果。近百年來,世界五大洲先後有了蘋果栽培。
最早期的歐洲人已食用蘋果,並對之進行了改良和選育,壹些品種早 見於2000多年前,在向美洲殖民前,歐洲已知品種達數百個。
隨著北美的移民浪潮,實生苗蘋果品種也到處傳播,變成當地傳奇人物的巡回使者,在蘋果的傳播中起了主要作用,其中最突出的是約翰·查普曼,他綽號“蘋果佬”,在俄亥俄及印第安納廣泛種植蘋果。印第安人和設陷阱捕獸者可能也傳播了蘋果。
擴展資料:
蘋果的分布
中國土生蘋果品種在清朝以前曾在今河北、山東等地廣泛種植,其特點是產量少、果實小、皮薄、味道甜美,但不耐儲存,容易破損,因此價格昂貴,清朝時期北京旗人用其當作貢果。
清朝末年,美國人在山東煙臺等地引進西洋品種蘋果,日本在日俄戰爭之後,也在關東州的熊嶽設立農業試驗基地,引進西洋蘋果並進行雜交改良。
煙臺和大連也因此成為著名的蘋果產地。民國時期以後,西洋品種蘋果逐漸在中國市場上占據主要地位,中國土生品種蘋果逐漸被果農淘汰,種植範圍不斷縮小,最後僅河北省懷來地區有少量保存,但這些果樹也於1970年代前後在中國滅絕。
百度百科-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