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沈魚落雁閉月羞花如何解釋

沈魚落雁閉月羞花如何解釋

意思是:魚看見了美女的女子,會羞愧躲入水中;大雁見了,都忘記自己在飛行而掉下來;月亮看見了,用烏雲遮住自己;花見了合上花瓣。常用來比喻美女的姿色容貌。

“沈魚、落雁、閉月、羞花”是由四個精彩的歷史典故組成。

1、“沈魚”,是說西施浣紗的故事。西施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中的魚兒覺得西施太美麗了,都自行慚愧地沈到水底不敢出來。

2、“落雁”,指的是昭君出塞。昭君生在漢朝和北匈奴交惡的時期,當時漢元帝無奈選擇和親政策,昭君被迫與單於結緣,以換來兩國交好。昭君告別了故鄉,忍辱北去,路上馬鳴雁嚎,令她肝腸寸斷;悲涼之心,使她久久不能平靜。她拿起樂器,彈起出了她的憂傷。南飛的大雁聽到,都忘記振翅,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嬴來“落雁”的美稱。

3、“閉月”,是介紹貂蟬拜月的故事。貂蟬在後花園拜月時,恰巧有雲彩將月亮擋住。這時正被好父親王允瞧見,為炫耀女兒的美貌,便和人說,他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自愧不如,羞愧的躲到雲彩後面了,自此人稱她“閉月”。

4、“羞花”,講是講貴妃醉酒觀花的故事。楊玉環初入宮時,因見不到皇上而愁眉不展。有壹次,她和宮女們壹起賞花,無意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卷起來。宮女們都說這是花草看到楊玉環的美貌害羞,羞得低頭。唐玄宗聽說有個能讓花都害羞的美人,當即召見後封為貴妃,楊貴妃從此得到“羞花”雅號。

擴展資料

有關的詩詞

1、《西施》——唐代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皓齒信難開,沈吟碧雲間。

勾踐徵絕艷,揚蛾入吳關。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

壹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譯文:西施是越國溪邊的壹個女子,出身自苧蘿山。她的魅力過去今天都在流傳,荷花見了她也會害羞。她在溪邊浣紗的時候撥動綠水,自在的像清波壹樣悠閑。

確實很少能見她笑起來露出潔白的牙齒,壹直像在碧雲間沈吟。越王勾踐征集全國絕色,西施揚起娥眉就到吳國去了。她深受吳王寵愛,被安置在館娃宮裏,渺茫不可覲見。等到吳國被打敗之後,竟然千年也沒有回來。

2、《詠懷古跡五首·其三》——唐代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壹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譯文:成千上萬的山巒山谷連綿不斷地奔赴荊門,王昭君生長的山村還至今留存。皇宮離開去到那塞外沙漠,最後只留荒郊上的壹座孤墳對著黃昏。糊塗的君王只依憑畫圖識別昭君的容顏,月夜裏環佩叮當是昭君歸魂。千載流傳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傾訴的分明是滿腔悲憤。

3、《清平調詞三首·其壹》——唐代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譯文:容貌服飾是如此美艷動人,以至連白雲和牡丹也要來為妳妝扮,春風駘蕩,輕拂欄桿,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艷冶,美的真像仙女壹樣。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見到,那麽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瑤臺才能欣賞妳的容顏。

百度百科--沈魚落雁,閉月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