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草鋪橫野六七裏,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譯文:
綠草如茵廣闊的原野,壹望無垠。牧笛逗弄晚風,悠揚悅耳,時斷時續地從遠處傳來。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也不脫,就躺在月夜的草地裏休息了。
《牧童》壹詩,向我們展示了壹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晚風吹拂著野草,還沒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悠揚的愈來愈近的笛聲,笛聲時斷時續,隨風飄揚。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也不脫,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裏休息了。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聲音,這生動的壹幕,是由遠及近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裏的。
呂巖,也叫做呂洞賓。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壹作□),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世稱呂祖或純陽祖師,為民間神話故事八仙之壹。較早的宋代記載,稱他為“關中逸人”或“關右人”,元代以後比較壹致的說法,則為河中府蒲阪縣永樂鎮(今屬山西芮城)人,或稱世傳為東平(治在今山東東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