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柳青青

柳青青

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宋代·聶勝瓊《鷓鴣天·別情》 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 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 尊前壹唱陽關曲,別個人人第五程。

尋好夢,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婉約 , 離別相思 註釋 ①玉慘花愁:形容女子愁眉苦臉。

②鳳城:指北宋都城汴京。

③蓮花樓:餞飲之處。

④陽關曲:古人送別時唱此曲。

⑤人人:那個人,指所愛的人。

⑥程:裏程,古人稱壹站為壹程。 賞析

這是壹首根據在離別時的所感所受而做的詞。《青泥蓮花記》載:“李之問儀曹解長安幕,詣京師改秩。都下聶勝瓊,名倡也,質性慧黠,公見而喜之。李將行,勝瓊送別,餞欽於蓮花樓,唱壹詞,末句曰:‘無計留春住,奈何無計隨君去。’李復留經月,為細君督歸甚切,遂飲別。不旬日,聶作壹詞以寄李雲雲,蓋寓調《鷓鴣天》也。之問在中路得之,藏於篋間,抵家為其妻所得。因問之,具以實告。妻喜其語句清健,遂出妝奩資夫取歸。瓊至,即棄冠櫛,損其妝飾,委曲以事主母,終身和悅,無少間焉。”這壹段記載,敘述了聶勝瓊創作這首詞的全過程。聶勝瓊雖然是京師名妓,見到人非常多,但感情卻非常真誠和專壹。

詞的上闋寫離別,下闋既寫臨別之情,又寫別後思念之情,實與虛寫結合,現實與想像融合為壹。起句以送別入題,“玉慘花愁出鳳城”,“玉”與“花”喻作者自己,“慘”與“愁”表現送別的愁苦,顯示她淒涼的內心世界。鳳城指京都,她送別李之問時,情意綿綿,愁思滿懷,顯示了她不忍分別的真摯情感。蓮花樓是送別的地方,樓下青青的柳色,正與離別宴會上回蕩的《陽關》曲相應:“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眼前的青青柳色與悲哀的離別之曲壹起顫動著離人的心弦。何況“壹唱《陽關》後”,心中的人兒馬上就要起程了。“別個人人”意謂送別那個人,“人人”指李之問,“第五程”極言路程之遠。在唱完壹曲《陽關》之後,就壹程又壹程地遠遠離開了她。離別是痛苦的,但別後更苦;詞的下闋,敘寫別後思念的心情。

相見時難,別也難,但作者別後希望在夢裏依稀可見自己的心上人,更令人悲哀的,是難以成夢。“尋好夢,夢難成”句,寫相戀之深,思念之切。詞人把客觀環境和主觀感情相結合,以大自然的夜雨寄托了離人淒苦,“況誰知我此時情”壹句,道出了詞人在雨夜之中那種強烈的孤獨感與痛苦的相思之情。接下去,“枕前淚***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兩句,畫面感人而意境淒靜深沈,顯示了詞人獨特的個性,也突現了詞的獨特的美。“簾前雨”與“枕前淚”相襯,以無情的雨聲烘染相思的淚滴,窗內窗外,***同滴到天明。好像大自然也被她的感情所感動,溫庭筠《更漏子》壹詞的下闋,曾這樣描寫過雨聲:“梧桐樹,三更下雨,不道離情正苦。壹葉葉,壹聲聲,空階滴到明。”而萬俟詠的《長相思·雨》也寫到:“壹聲聲,壹更更。窗外芭蕉窗裏燈,此時無限情。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跟溫庭筠詞相類似,都寫雨聲對內心情感的觸動。然相比之下,聶勝瓊這首詞對夜雨中情景交融的描繪,更顯得深刻細膩。它把人的主體活動與雨夜的客體環境緊密結合在壹起,以“枕前淚”與“簾前雨”這兩幅畫面相聯相疊,而“隔個窗兒”更見新穎,突出了詞人的獨特之處,也更深化了離別之苦,因為這裏所刻畫的“滴到明”,不僅是“簾前雨”,而且也是“枕前淚”。後來李之問的妻子讀到這首詞時,“喜其語句清健”。她欣賞作者的藝術才華,被作品中的真摯感情所感染,因而作了毅然的決定,“出妝奩資夫取歸”,讓聶勝瓊能遂所願。

宋時的歌妓得以從良成為士人的小妾,已是相當美滿的歸宿了。能得到這樣結果的人並不是很多的。聶勝瓊這位“名倡”註重自己的前途。這首詞和它的故事,與樂婉同施酒監唱和的《蔔運算元》詞所反映的感情來比較,結局的喜劇和悲劇性質雖然不同,但對於理解當時歌妓的命運和她們的心理,具有同樣的價值。

聶勝瓊,北宋都下名妓,生卒年不詳。與李之問情篤。李歸家分別後五日,她以《鷓鴣天》詞寄之。李妻見詞而喜,助夫娶回為妾。《全宋詞》存其詞壹首,即《鷓鴣天》。

聶勝瓊

冰合大河流,茫茫壹片愁。 最傷情、送客鹹陽,佩結西風怨。 桐花半畝,靜鎖壹庭愁雨。 暗教愁損蘭成,可憐夜夜關情。 須愁春漏短,莫訴金杯滿。 待到黃昏月上時,依舊柔腸斷。 砧面瑩,杵聲齊。搗就征衣淚墨題。 新園鎖卻愁陰,露黃漫委,寒香半畝。 馬蕭蕭,人去去,隴雲愁。 千嬌面、盈盈佇立,無言有淚,斷腸爭忍回顧。 江燕話歸成曉別,水花紅減似春休。西風梧井葉先愁。 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幽蘭鏇老,杜若還生,水鄉尚寄旅。 欲訴奇愁無可訴,算興亡、已慣司空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