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對待妳,妳卻無動於衷,毫不領情。
詩句,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記》。
以下索引:
1、元·高明《琵琶記》
第三十壹出, 幾言諫父
——“這妮子無禮,
卻將言語來沖撞我。
我的言語到不中呵,
孩兒,
夫言中聽父言違,
懊恨孩兒見識迷。
我本將心托明月,
誰知明月照溝渠。”
《琵琶記》的作者高明字則誠,號菜根道人,今浙江瑞安人。他的生年約在1305年前後。他的卒年有元末說和明初說兩種說法。持元末說者,認為卒於1359年。持明初說者,認為卒於朱元璋開國以後。高明四十歲左右中了進士,在杭州等地作過小官。後來隱居在寧波城東的櫟社鎮,《琵琶記》就是在這壹時期寫成的。他的劇作除《琵琶記》外,還有《閔子騫單衣記》,已佚。
2、《封神演義》第十九回
——且說妲已深恨:
“這等匹夫!輕人如此。
我本將心托明月,
誰知明月滿溝渠?
反被他羞辱壹場。
管教妳粉身碎骨,
方消我恨!”
擴展資料:
引語:
1、“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這七言絕句出自《清詩紀事》掃葉錄(第21冊),第15106頁,最後壹行。
2、《封神演義》第十九回——且說妲己深恨:“這等匹夫!輕人如此。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滿溝渠?反被他羞辱壹場。管教妳粉身碎骨,方消我恨!”
3、《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訂得杜郎,只聽他壹面哄詞,也是數該如此,憑他說著就是信以為真,道是從此壹定,便可與杜郎相會,遂了向來心願了。正是: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4、《金瓶梅》第四回——柔玉見世貞語意皆堅,垂淚嘆道:“唉!罷了,正是,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奴有從兄之意,兄卻如此無情;如今在妳面前,我醜態盡露,反招君笑,有何臉面為人,留得此畫又有何用,罷!不如與畫同盡,抹去世上恥笑。”
5、《國色天香》作者吳敬所,第八卷----貞低首微誦曰: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6、《幽閨記》(又名《拜月亭》)作者施惠,第三十七出----(末、醜上)指望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個中壹段姻緣事,對面相逢總不知。老爺、老夫人,官媒婆、院子叩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