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年不滿百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
《生年不滿百》漢·佚名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翻譯
壹個人活在世上通常不滿百歲,心中卻老是記掛著千萬年後的憂愁,這是何苦呢?既然老是埋怨白天是如此短暫,黑夜是如此漫長,那麽何不拿著燭火,日夜不停地歡樂遊玩呢?
人生應當及時行樂才對啊!何必總要等到來年呢?整天不快樂的人,只想為子孫積攢財富的人,就顯得格外愚蠢,不肖子孫也只會嗤笑祖先的不會享福!像王子喬那樣成仙的人,恐怕難以再等到吧!
拓展知識:
思想意從全來看,這首詩即以松快的曠達之語,對世間的兩類追求者予以嘲諷。
首先是吝嗇聚財“惜費”者,生年不足百歲,卻愚蠢到懷千歲憂,以“百年”、“千年”的荒謬對接,揭示那些活得吝嗇的“惜費”者的可笑情態。
“遊”者,文中的“遊”與後文所提到的“為樂當及時”的“樂”都與常人理解的有異意,遊及樂並不是那種酒肉池林,歌舞升平的放縱肉欲,是文人雅士的寄情山水,把酒言詩,忘卻失意不得誌之情殤的壹種積極健康的享受生活之樂。這種樂也是建立在熱愛生活基礎之上,更是以曠達狂放之思,表現了人生毫無出路的痛苦。
只要看壹看文人稍有出路的建安時代,這種及時行樂的吟嘆,很快又為憫傷民生疾苦、及時建功立業的慷慨之音所取代,就可以明白這壹點。
其實是對仰慕成仙者的嘲諷。但這種得遇神仙的期待,到了苦悶的漢末,也終於被發現只是壹場空夢藝術特點人生價值的懷疑,似乎常因生活的苦悶。在苦悶中看人生,許多傳統的觀念,都會在懷疑的目光中轟然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