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是白居易貶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的,作品借敘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淒涼身世,抒發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打擊、遭貶斥的抑郁悲淒之情。在這裏,詩人把壹個琵琶女視為自己的風塵知己,與她同病相憐,寫人寫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沈、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為壹體,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尋常的感染力。
琵琶女原是京城有名的歌女,十三歲開始學會了彈奏琵琶,用華美高貴的銀篦子敲擊節拍,技藝高超,聲情並茂,名震京華。王孫公子爭相為歌女送上錦帛,所贈送的紅紗不計其數。春去秋來,家道中落,青春漸老,聽她彈琵琶的人越來越少,琵琶女只好嫁給商人為妻。商人重利輕情義,只顧出外做生意,琵琶女獨守空房,只有冷月作伴,寒水相依。每當想到年少時的風光,只能淚流滿面,愁緒萬千,哭花了妝容。詩人在這首詩中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會樂伎、藝人的悲慘命運,抒發“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情。詩的開頭寫“秋夜送客”,“忽聞”“琵琶聲”,於是“尋聲”“暗問”,“移船”“邀相見”,經過“千呼萬喚”,然後歌女才“猶抱琵琶半遮面”地出來了。這種回蕩曲折的描寫,就為“天涯淪落”的主題奠定了基礎。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就像壹根彩線,穿起了散落在文中的顆顆“淚珠”,從結構看,它是全詩兩條線索的結合點,是全詩的綱要;從內容看,它是兩人情感的***鳴點,是全詩的主旨。詩人寫琵琶女高超的技藝,正是為了表現琵琶女的悲涼身世,喚起人們對琵琶女的同情;而詩人寫琵琶女的悲涼身世又是為了表現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發郁積於心的左遷之愁、貶謫之恨,詩人通過淪落天涯的歌女的遭遇,來抒發自己憂國遭貶的政治苦悶。因此,這兩句把對琵琶女的無限同情、對被貶謫的滿腔憤怒、對封建社會冷酷黑暗的揭露完全交織在壹起,是封建社會壹種帶有普遍意義的典型情緒。這樣的佳句,可謂千古絕唱而流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