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木蘭花令 梧桐葉上三更雨的譯文

木蘭花令 梧桐葉上三更雨的譯文

出自宋代蘇軾《木蘭花令·梧桐葉上三更雨》,譯文如下:

三更時分,雨打梧桐。那淅淅瀝瀝的雨聲將我從好夢中驚醒,我懷著無限惆悵想再找夢境,在夢中與親人重逢,只可惜再也找不到了。睡在竹席上,感受到夜的微涼知道秋天已經來到,更是聽到寒蛩不停地叫著,似乎在催促婦人快紡布。

還記得夢中來時的路是那麽清晰地出現在眼前。我似乎還沈醉在江亭的歌舞之中。長輩面前壹定有詢問妳的人,是為了訴說離別之後的心緒。

原文:

木蘭花令·梧桐葉上三更雨

宋代:蘇軾

梧桐葉上三更雨。驚破夢魂無覓處。夜涼枕簟已知秋,更聽寒蛩促機杼。

夢中歷歷來時路。猶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問君人,為道別來心與緒。

擴展資料:

上片,寫夜半驚魂,向子由袒露如秋涼之離情苦。上半夜,作者可能睡著了,他沒有說。詞是從“梧桐葉上三更雨”寫起的。他巧妙地點化運用了唐代溫庭筠《更漏子》詞來抒發其貶怨離情的。詞是這樣寫的:“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壹葉葉,壹聲聲,空階滴到明。”

無獨有偶。也正是夜半三更,壹場秋雨,驚破了東坡的夢魂。溫說:“不道離情正苦”,作者說:“驚破夢魂無覓處”。除了“離情”,他眼前壹切皆空。京都無處覓,“窮達”成幻影。“夜涼枕覃已知秋,更聽寒蟄促機抒。”

名寫秋涼,實寫人涼。進壹步從感覺上和聽覺上渲染了他此時此地的淒涼心境。秋夜本來含有涼意,睡在竹床上更覺冰涼,感到大自然的寒秋到來了,人世間的寒秋到來了。然而,此時作者又產生了泰然心態,聽到了壹種特別親切和諧的聲音:“更聽寒蛋促機杼。”

東坡前往惠州,身不由己,處境蒼涼。在此窘況下,他首先想到的竟然是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竟然如寒蟄那樣催促著農婦早起織布。這是東坡愛民的可愛的品格。

下片,為路途上的美好回憶。在上半夜人睡時,“夢中歷歷來時路”。走這條遙遠而漫長的路,要歷經河北、河南、江蘇,然後進人江西。壹路風塵,歷歷在目,記憶猶新。到達虔州,還在清江畔的歌舞亭裏接受好友的宴飲享受。宴會雖小,可雄風不減當年。

“江亭醉歌舞”,“尊前”又遇知己人。“別來”不尋常,人人必有“心與緒”。三句不離行,仍是和友人話兄弟情、未竟業。最後壹語,與上片最後壹語照應,如出壹轍,實為作者出世思想的進壹步升華。時至暮年,作者仍壯心不已,誠為可貴。

全詞,點化運用前人詞句,巧妙傳達了思弟之離情苦。寓情於景,於物有情;如夜涼知秋,如寒蛩促機;樸中見真,實中見情。然而,仍不免有“驚魂未定”,“豈謂天幸,得存此生”的余悸潛於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