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跑胡子是誰發明的
不過做的最精致的跑胡子牌就是常德漢壽的了相傳跑胡子最早是作為人們學習算術知識的啟蒙教具與軍事訓練的輔助用具,由南宋時期洞庭湖區農民起義首領楊幺(音 Yao 妖),發明的。楊幺是湖南人。據說此人偏好算術又喜博弈,智勇雙全,人稱太子;因不滿朝廷腐敗,聚眾造反,在洞庭湖壹帶組織窮苦漁民編練水師,與宋王朝分庭抗禮,雄霸壹方。洞庭湖水面遼闊,港汊縱橫。漁民多以水面為家,長年漂泊水上,知水性,識水情,聚散自如。聚則大勢磅礴,萬船齊集,炮火連天;散則小打小鬧,單船獨漿,各自為戰。楊幺充分利用了洞庭湖區的地理條件和漁民的生活習性,在軍事訓練時把漁民組織成兩船壹對,三船壹砍,四船壹炮。並創造出與之相應的字牌,壹邊教授識字算術,壹邊輔助軍事訓練,有如在陸地演練的沙盤壹樣。漁民在遊戲過程中或吃進,或碰出,或畏藏,或跑散。既識了字,學習了算術,又加強了軍事訓練。行軍作戰,捕魚謀生,各得其所,井然有序。當時的字牌是刻在木片上,俗稱“木腦殼”,因其不易被水侵蝕,掉入水中也不會下沈,適合在船上使用。後來流行到岸上,進入官宦人家才改為紙牌。又因為當時及後來熱衷於此遊戲的人成天泡在湖中,人們戲稱之為“泡湖仔”,字牌由此而得名。也是發展到陸地之後才改叫“跑和字”或“跑胡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