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王貞儀的字是德卿。
1、清朝人王貞儀簡介:
王貞儀,字德卿,生於江寧府上元縣(今南京),籍貫安徽天長,清代著名女科學家。王貞儀撰寫的《月食解》壹文,精辟地闡述了月食發生、月食和月望以及食分深淺等知識。
2、清朝人王貞儀的家世背景:
王貞儀的成長與她的家庭環境和教育有很大的關系。她家原籍安徽天長市,祖父時遷居金陵(今南京)和吉林。她的祖父王者輔,字惺齋,曾任豐城知縣和宣化知府,精通歷算,著述甚豐。
特別是她家藏書豐富,據說有七十五櫥,這些書籍對王貞儀的成長有很大影響。王貞儀的父親王錫琛,生活坎坷,屢試不第,但他精通醫學,以行醫為業,在他的影響下,王貞儀也精通醫學。但是,對王貞儀的成長,特別是對王貞儀在科學研究方面影響最大的還是她的祖父。
清朝人王貞儀的貢獻和精神品質:
1、清朝人王貞儀的貢獻:
她總結了中國古代數學成就和西方籌算法,寫下了當時的科普書,《勾股三角解》《歷算簡存》《籌算易知》《象數窺余》等等。
她是世界上唯壹壹個從宇宙宏觀與微觀結合來理解“天圓地方”這個概念的。她還弄清楚了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並寫下了《月食解》。不僅語言直白,還有配圖,壹目了然。
2、清朝人王貞儀的精神品質:
王貞儀從小聰穎有大誌,少年時代的她已經表現出不同於壹般女子的百折不撓的堅強性格,突破了封建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束縛。
她剛開始鉆研天文和做詩繪畫的時候,就有壹班封建衛道士嘲笑她。但是王貞儀沒有屈服。她據理駁斥,堅持為科學開辟道路。她在壹首詩中寫道:“始信須眉等巾幗,誰言兒女不英雄”,頑強地頂住封建禮教的重壓,不屈不撓地進行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