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升仙路遙遙

升仙路遙遙

《登幽州臺歌》

作者: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

註解:

1、幽州:古十二州之壹,現今北京市。

2、悠悠:渺遠的樣子。

3、愴然:悲傷淒涼。

4、淚:眼淚。

韻譯:

先代的聖君,我見也沒見到,

後代的明主,要等到什麽時候?

想到宇宙無限渺遠,我深感人生短暫,

獨自憑吊,我涕淚縱橫淒惻悲愁!

評析:

詩人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諫,但沒有被武則天所采納,屢受打

擊,心情郁郁悲憤。

詩寫登上幽州的薊北樓遠望,悲從中來,並以“山河依舊,人物不同”來抒發自

己“生不逢辰”的哀嘆。語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藝術表現上,前兩句是俯仰古

今,寫出時間的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空間的遼闊無限;第四句寫詩人孤單悲苦

的心緒。這樣前後相互映照,格外動人。句式長短參錯,音節前緊後舒,這樣抑揚變

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

《古意》

作者:李頎

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

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

殺人莫敢前,須如猬毛磔。

黃雲隴底白雲飛,未得報恩不能歸。

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解歌舞。

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註解:

1、古意:猶“擬古”。

2、輕七尺:猶輕生甘死。

3、解:擅長。

韻譯:

好男兒遠去從軍戍邊,

他們從小就遊歷幽燕。

個個愛在疆場上逞能,

為取勝不把生命依戀。

廝殺時頑敵不敢上前,

胡須象猬毛直豎滿面。

隴山黃雲籠罩白雲紛飛,

不曾立過戰功怎想回歸?

有個遼東少婦妙齡十五,

壹向善彈琵琶又善歌舞。

她用羌笛吹奏出塞歌曲,

吹得三軍將士淚揮如雨。

評析:

詩題為“古意”,標明是壹首擬古詩。首六句寫戍邊豪俠的風流瀟灑,勇猛剛

烈。後六句寫見得白雲,聞得羌笛,頓覺故鄉渺遠,不免懷思落淚。離別之情,征戰

之苦,躍然紙上。語言含蓄頓挫,血脈豁然貫通,跌宕起伏,情韻並茂。

=============================

《送陳章甫》

作者:李頎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

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

陳侯立身何坦蕩,虬須虎眉仍大顙。

腹中貯書壹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東門沽酒飲我曹,心輕萬事皆鴻毛。

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雲高。

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鄭國遊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聞道故林相識多,罷官昨日今如何。

註解:

1、飲:使喝。

2、津口:管渡口的小吏。

3、故林:猶故鄉。

韻譯:

四月好風光,南風和暖麥兒黃,

棗子的花還未落,桐葉已長滿。

故鄉壹座座青山,早晚都相見,

馬兒出門嘶聲叫,催人思故鄉。

陳章甫光明磊落,胸懷真蕩然,

腦門寬闊虎眉虬須,氣派非凡。

胸懷萬卷書,滿腹經綸有才幹,

這等人才,怎能低頭埋沒草莽。

想起洛陽東門買酒,宴飲我們,

胸懷豁達,萬事視如鴻毛壹般。

醉了就睡,那管睡到日落天黑,

偶爾仰望,長空孤雲遊浮飄然。

黃河水漲,風大浪高浪頭兇惡,

管渡口的小吏,叫人停止開船。

妳這鄭國遊子,不能及時回家,

我這洛陽客人,徒然為妳感嘆。

聽說妳在故鄉,至交舊友很多,

昨日妳已罷官,如今待妳如何?

評析:

李頎的送別詩,以善於描寫人物著稱。此詩的開頭四句寫送別,輕快舒坦,情懷

曠達。中間八句,寫陳章甫誌節操守,說他光明磊落,清高自重。這八句是詩魂所在

(前四句寫他的品德、容貌才學和誌節;後四名寫他形跡脫略,不與世俗同流,借酒

隱德,自持清高)。最後六句,用比興手法暗喻仕途險惡,世態炎涼。然而詩人卻不

以為芥蒂,泰然處之。

筆調輕松,風格豪爽,別具壹格。

=============================

《琴歌》

作者:李頎

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

月照城頭烏半飛,霜淒萬樹風入衣。

銅爐華燭燭增輝,初彈淥水後楚妃。

壹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裏,敢告雲山從此始。

註解:

1、廣陵客:這裏指善彈琴的人。

2、《淥水》:琴曲名。

3、清淮:地近淮水。

韻譯:

今夜主人有酒,我們暫且歡樂;

敬請彈琴高手,把廣陵曲輕彈。

城頭月明星稀,烏鵲紛紛飛散;

嚴霜寒侵樹木,冷風吹透外裝。

銅爐薰燃檀香,華燭閃爍光輝;

先彈壹曲淥水,然後再奏楚妃。

壹聲琴弦撥出,頓時萬籟俱寂。

星星為之隱去,四座沈默陶醉。

奉命出使清淮,離家千裏萬裏;

告歸四川雲山,是夜萌生此意。

評析:

此詩是詩人奉命出使清淮時,在友人餞別宴會上聽琴後所作。詩以酒詠琴,以琴

醉人;聞琴懷鄉,期望歸隱。首二句以飲酒陪起彈琴;三、四句寫未彈時的夜景:月

明星稀,烏鵲半飛,冷風吹衣,萬木肅煞。五、六句寫初彈情景;銅爐香繞,華燭齊

輝,初彈《淥水》,後彈《楚妃》。七、八句寫琴歌動人;壹聲撥出,萬籟俱寂,星

星隱去,四座無言。後兩句寫聽琴聲之後,忽起鄉思:客去清淮,離家萬裏,歸隱雲

山,此夜之思。

全詩寫時,寫景,寫琴,寫人,步步深入,環環入扣,章法整齊,層次分明。描

摹琴聲,重於反襯,使琴聲越發高妙、更加動人。

=============================

《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

作者:李頎

蔡女昔造胡笳聲,壹彈壹十有八拍。

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古戍蒼蒼烽火寒,大荒沈沈飛雪白。

先拂商弦後角羽,四郊秋葉驚[扌戚][扌戚]。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竊聽來妖精。

言遲更速皆應手,將往復旋如有情。

空山百鳥散還合,萬裏浮雲陰且晴。

嘶酸雛雁失群夜,斷絕胡兒戀母聲。

川為靜其波,鳥亦罷其鳴。

烏孫部落家鄉遠,邏娑沙塵哀怨生。

幽音變調忽飄灑,長風吹林雨墮瓦。

迸泉颯颯飛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長安城連東掖垣,鳳凰池對青瑣門。

高才脫略名與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註解:

1、蔡女:蔡琰(文姬)。

2、拍:樂曲的段落。

3、商弦、角羽:古以宮商角徵羽為五音。

4、:葉落聲,喻琴聲。

5、邏娑:今西藏拉薩市。

6、東掖垣:房?任給事中,屬門下省。

7、鳳凰池:鳳池,因接近皇帝之故而得此名。

韻譯:

當年蔡琰曾作胡笳琴曲,

彈奏此曲總***有十八節。

胡人聽了淚落沾濕邊草,

漢使對著歸客肝腸欲絕。

邊城蒼蒼茫茫烽火無煙,

草原陰陰沈沈白雪飄落。

先彈輕快曲後奏低沈調,

四周秋葉受驚瑟瑟雕零。

董先生通神明琴技高妙,

深林鬼神也都出來偷聽。

慢揉快撥十分得心應手,

往復回旋仿佛聲中寓情。

聲如山中百鳥散了又集,

曲似萬裏浮雲暗了又明。

象失群的雛雁夜裏嘶叫,

象胡兒戀母痛絕的哭聲。

江河聽曲而平息了波瀾,

百鳥聞聲也停止了啼鳴。

仿佛烏孫公主遠懷故鄉,

宛如文成公主之怨吐蕃。

幽咽琴聲忽轉輕松瀟灑,

象大風吹林如大雨落瓦。

有如迸泉颯颯射向樹梢,

有如野鹿呦呦鳴叫堂下。

長安城比鄰給事中庭院,

皇宮門正對中書省第宅。

房?才高不為名利約束,

晝夜盼望董大抱琴來奏。

評析:

全詩寫董大以琴彈奏《胡笳弄》這壹歷史名曲,意在描摹琴聲,明以贊董大,暗

以頌房?。

全詩巧妙地把董大之演技、琴聲,以及歷史背景、歷史人物的感情結合起來,既

周全細致又自然渾成。最後稱頌房?,也寄托自身的傾慕之情。詩以驚人的想象力,

把風雲山川,鳥獸迸泉,以及人之悲泣,人為描摹琴聲的各種變化,使抽象的琴聲變

成美妙具體的形象,使讀者易於感受。是壹首較早描寫音樂的好詩。

=============================

《聽安萬善吹篳篥歌》

作者:李頎

南山截竹為?篥,此樂本自龜茲出。

流傳漢地曲轉奇,涼州胡人為我吹。

傍鄰聞者多嘆息,遠客思鄉皆淚垂。

世人解聽不解賞,長飈風中自來往。

枯桑老柏寒颼遛,九雛鳴鳳亂啾啾。

龍吟虎嘯壹時發,萬籟百泉相與秋。

忽然更作漁陽摻,黃雲蕭條白日暗。

變調如聞楊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歲夜高堂列明燭,美酒壹杯聲壹曲。

註解:

1、龜茲:今新疆庫車縣。

2、長飈:喻樂聲的急驟。

3、漁陽摻:曲調名。

韻譯:

南山截來的竹子做成了?篥,

這種樂器本來出自西域龜茲。

它傳入中原後曲調更為新奇,

涼州胡人安萬善為我們奏吹。

鄰近的人聽了樂曲人人嘆息,

離家遊子生起鄉思個個垂淚。

世人只曉聽聲而不懂得欣賞,

它恰如那狂飆旋風獨來獨往。

象寒風吹搖枯桑老柏沙沙響,

象九只雛鳳繞著老母啾啾喚。

象龍吟虎嘯壹齊迸發的吼聲,

象萬籟百泉相雜咆哮的秋音。

忽然聲調急轉變作了漁陽摻,

有如黃雲籠罩白日昏昏暗暗。

聲調多變仿佛聽到了楊柳春,

真象宮苑繁花令人耳目壹新。

除夕之夜高堂明燭排排生輝,

美酒壹杯哀樂壹曲心胸欲碎。

評析:

這首詩是寫聽了胡人樂師安萬善吹奏?篥,稱贊他高超的演技,同時寫?篥之聲

淒清,聞者悲涼。前六句先敘?篥的來源及其聲音的淒涼;中間十句寫其聲多變,為

春為秋,如鳳鳴如龍吟。末兩句寫作者身處異鄉,時值除夕,聞此尤感孤寂淒苦。詩

在描摹音樂時,不級以鳥獸樹木之聲作比,同時采用通感手法,以“黃雲蔽日,”

“繁花照眼”來比喻音樂的陰沈和明快,比前壹首更有獨到之處。

=============================

《夜歸鹿門山歌》

作者: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註解:

1、漁梁:在襄陽東、離鹿門很近。

2、龐公:龐德公、東漢隱士。

韻譯:

山寺鐘聲鳴響,天色已近黃昏,

漁梁渡頭,壹片爭渡的喧嘩聲。

人們沿著沙岸,向著江村走去,

我也乘著小船,搖櫓回到鹿門。

鹿門月光照亮輕煙繚繞的樹木,

我忽然來到了龐公隱居的住處。

巖壁當門對著松林長徑多寂寥,

只有我這個幽人在此自來自去。

評析:

這是歌詠歸隱情懷誌趣的詩。首兩句先寫夜歸的壹路見聞;山寺傳來黃昏報鐘,

渡口喧鬧爭渡,兩相對照,靜喧不同。三、四句寫世人返家,自去鹿門,殊途異誌,

表明詩人的怡然自得。五、六句寫夜登鹿門山,到得龐德公棲隱處,感受到隱逸之妙

處。末兩句寫隱居鹿門山,心慕先輩。

全詩雖歌詠歸隱的清閑淡素,但對塵世的熱鬧仍不能忘情,表達了隱居乃迫於無

奈的情懷。感情真摯飄逸,於平淡中見其優美,真實。

=============================

《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作者: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嶽尋仙不辭遠,壹生好入名山遊。

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

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

回崖沓嶂淩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雲萬裏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雲裏,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

註解:

1、綠玉杖:神仙所用之杖。

2、南鬥:即鬥宿星。

3、屏風九疊:形容山峰重疊,狀如屏風。

4、青黛:青黑色。

5、九道:古代地誌說,長江流到潯陽境內,分為九派。

6、謝公:指劉宋謝靈運。

7、琴心三疊:道家修煉的術語,意思是使心神寧靜。

8、玉京:道家說元始天尊在天中心之上,名玉京山。

韻譯:

我原是楚國的狂人,

高唱鳳歌譏笑孔丘。

手執神仙的綠玉杖,

早晨我辭別黃鶴樓。

為著尋仙,我遍訪五嶽不辭遙遠,

平生中,我最愛好到名山去遨遊。

廬山高聳,與天上的南鬥星靠近,

五老峰的九疊屏,好象雲霞展開,

山影湖光相映襯,青黑綺麗俊秀。

金闕前香爐峰和雙劍峰,高聳對峙,

三石梁的瀑布,恰似銀河倒掛飛流。

香爐峰的瀑布,與此遙遙相望,

峻崖環繞,峰巒重疊直至天上。

蒼翠的山色映著朝陽,紅霞更加絢麗,

在鳥飛不到的峰頂,俯視吳天真寬廣。

登上廬山縱覽天地,才領略天地壯觀,

俯瞰茫茫長江永去不還,流向東方。

萬裏黃雲起伏,兩岸的景色不斷變幻,

長江九條支流,翻滾著雪山般的白浪。

愛作贊美廬山的歌謠,

詩興都因廬山所觸發。

閑對石鏡峰窺看,我更加心清意暢,

謝靈運當年遊處,早已被青苔掩藏。

我早就服了還丹,對世俗毫無情念,

心神寧靜了,就覺得仙道已經初成。

向遠處看去,仙人們正駕馭著彩雲,

手捧芙蓉到玉京山,去朝拜天尊神。

我早與汗漫仙人,相約在九天之頂,

心想接妳這個盧敖,壹起同遊太清。

評析:

這首詩是詠嘆廬山風景的奇絕,遊覽飄然,猛發學道成仙之欲望,並進而邀請同

伴。詩分四段。首六句為第壹段,是序曲。以楚狂自比,對政治淡漠,透露尋仙訪道

隱逸之心。“廬山”八句,為第二段,以仰視角度寫廬山“瀑布相望”、“銀河倒

掛”、“翠影映月”、“鳥飛不到”雄奇風光。“登高”八句為第三段,以俯視角

度,寫長江“茫茫東去”、“黃雲萬裏”、“九派流雪”的雄偉氣勢,並以謝靈運故

事,抒發浮生若蘿,盛事難再,寄隱求仙訪道,超脫現實的心情。“早服”六句為第

四段,想象自己能早服仙丹,修煉升仙,到達向往的自由仙界。並以盧敖故事,邀盧

侍卿同遊。

全詩想象豐富,境界開闊,給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五嶽尋仙不辭遠”,可借

以作事業追求者的警句。

=============================

《夢遊天姥吟留別》

作者: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壹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註解:

1、瀛洲:神山名。

2、信:果真。

3、拔:超越。

4、赤城:山名。

5、列缺:閃電。

6、摧眉:低眉。

韻譯:

海上來客,談起東海仙山瀛洲,

說它在煙濤浩渺中,實難尋求。

越中來人,說起那裏的天姥山,

盡管雲霞或明或暗,間或可見。

天姥山高聳入雲,象橫臥天際,

高超五嶽遮蓋赤城,其勢無比。

天臺山,傳說高達四萬八千丈,

面對天姥山,象拜倒東南偶下。

我想遊天姥,因而夢遊了吳越。

壹夜飛越,夢裏見到鏡湖明月。

明月清輝,把我身影映在湖裏,

不久又把我的身影,送到剡溪。

當年謝靈運的住處,至今猶在,

清波蕩漾猿猴長啼,景致淒淒。

我腳穿著,謝靈運的登山木屐,

攀登峻峭峰巒,如上青天雲梯。

在雲間的山腰,可見東海日出,

身體懸在半空,可聽天雞鳴啼。

山中盡是?巖,道路千回萬轉,

迷戀倚石賞花,忽覺天色已晚。

熊吼聲龍吟聲,在巖泉間震響,

深林為之驚?,峰巒火之抖顫。

烏雲沈沈低垂,似乎快要落雨,

水波淡淡蕩漾,湖面騰起雲煙。

閃電劃破長空,壹聲驚雷巨響,

山丘峰巒,仿佛突然崩裂倒塌。

神仙石府的石門,

在隆隆聲中打開。

洞裏天空青暝暝,望不到邊際,

日月交相輝映,照耀著金銀臺。

雲神們以彩虹為衣,以風作馬,

他們踩踏祥雲,紛紛飄然而下。

老虎奏起琴瑟,鸞鳥拉著車駕,

仙人翩翩起舞,列隊縱橫如麻。

忽然令人膽顫,不由魂飛魄散,

恍恍惚惚驚醒,不免惋惜長嘆。

醒來時看見的,身邊唯有枕席,

方才美麗煙霞,已經無影無跡。

世間行樂之事,實在如同夢幻,

萬事從古都象,東去流水壹般。

我與諸君作別,不知何時回還?

暫且放養白鹿,在那青崖之間,

要走隨即騎去,訪問名川大山。

我豈能低頭彎腰,去事奉權貴,

使我心中郁郁寡歡,極不舒坦!

評析:

這是壹首記夢詩,也是遊仙詩。詩寫夢遊名山,著意奇特,構思精密,意境雄

偉。感慨深沈激烈,變化惝恍莫測於虛無飄渺的描述中,寄寓著生活現實。雖離奇,

但不做作。內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形式上雜言相間,兼用騷體,不受律束,體制解放。信手寫來,筆隨興至,詩才

橫溢,堪稱絕世名作。

=============================

《金陵酒肆留別》

作者: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註解:

1、金陵:南京。

2、酒肆:酒店。

3、吳姬:吳地的青年女子,這裏指賣酒女。

4、壓酒:酒釀成時,壓酒糟取酒。

5、盡觴:幹杯。

韻譯:

春風吹柳花揚,酒店美酒飄香,

吳國美女?酒,殷勤勸客品嘗。

金陵年青朋友,都來為我送行,

要走的要留的,各人把酒喝幹。

敬請諸位朋友,問問東去流水,

它比離情別緒,到底誰短誰長?

評析:

這首小詩描繪了在春光春色中江南水鄉的壹家酒肆,詩人滿懷別緒酌飲,“當壚

姑娘勸酒,金陵少年相送”的壹幅令人陶醉的畫圖。風吹柳花,離情似水。走的痛

飲,留的盡杯。情綿綿,意切切,句短情長,吟來多味。沈德潛《唐詩別裁集》說此

詩“語不必深,寫情已足”。全詩可見詩人的情懷多麽豐采華茂,風流瀟灑。

=============================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作者: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日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註解:

1、秋雁:喻李雲。

2、蓬萊文章:這裏指李雲供職的秘書省。

韻譯:

棄我逝去的昨日已不可挽留,

亂我心緒的今日多叫人煩憂。

長風萬裏吹送秋雁南來時候,

對此情景正可開懷酣飲高樓。

妳校書蓬萊宮,文有建安風骨,

我好比謝?,詩歌亦清發雋秀。

我倆都懷逸興豪情,壯誌淩雲,

想攀登九天,把明月摘攬在手。

抽刀吹斷江水,江水更猛奔流,

想要舉杯消愁,卻是愁上加愁。

人生在世,不能活得稱心如意,

不如明朝散發,駕舟江湖漂流。

評析:

詩旨在以蓬萊文章比李雲,以謝?清發自喻。借送別以贊對方,惜其生不稱世。

開首二句,不寫敘別,不寫樓,卻直抒郁結,道出心中煩憂。三、四句突作轉折,從

苦悶中轉到爽郎壯闊的境界,展開了壹幅秋空送雁圖。壹“送”,壹“酣”,點出了

“餞別”的主題。“蓬萊”四句,贊美對方文章如蓬萊宮幽藏,剛健遒勁,有建安風

骨。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謝?自比,表達了對高潔理想的追求。同時也表現了詩人的

文藝觀。末四句抒寫感慨,理想與現實不可調和,不免煩憂苦悶,只好在“弄扁舟”

中去尋求寄托。思想感情瞬息萬變,藝術結構騰挪跌宕,起落無端,斷續無跡,深刻

地表現了詩人矛盾的心情。語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諧統壹。“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

銷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來描摹愁緒的名言,眾口交贊。

=============================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作者:岑參

君不見,

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壹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軍師西門佇獻捷。

註解:

1、金山:即阿爾泰山。

2、漢家:這裏實借漢以指唐。

3、連錢:馬身上的斑紋。

韻譯:

妳難道不曾看見,

遼闊的走馬川,緊連雪海邊,

浩瀚的沙漠,黃沙滾滾接藍天。

輪臺九月的秋風,日夜在狂吼,

走馬川的碎石,壹塊塊大如鬥。

隨著狂風席卷,滿地亂石飛走。

匈奴草場變黃,正是秋高馬肥,

金山西面胡騎亂邊,煙塵亂飛,

漢家的大將軍,奉命率兵西征。

將軍身著鎧甲,日日夜夜不脫,

半夜行軍,戰士戈矛互相撞撥,

凜冽寒風吹來,人面有如刀割。

馬背上雪花,被汗氣熏化蒸發,

五花馬的斑紋,旋即就結成冰,

軍帳中,起草檄文硯水也凍凝。

匈奴騎兵,個個聞風心驚膽戰,

早就料到,他們不敢短兵相接,

只在車師西門,等待獻俘報捷。

評析:

岑參之邊塞詩意奇語奇,或清新雋逸,或雄渾壯美。此詩是寫雄奇豪壯的。

開首極力渲染環境惡劣、風沙遮天蔽日。接著寫匈奴借草黃馬壯之機入侵,而封

將軍不畏天寒地凍、嚴陣以待。最後寫敵軍聞風喪膽,預祝凱旋而歸。

詩雖敘征戰,卻以敘寒冷為主,暗示冒雪征戰之偉功。語句豪爽,如風發泉湧,

真實動人。全詩句句用韻,三句壹轉,節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壯,別具壹格。

=============================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作者:岑參

輪臺城頭夜吹角,輪臺城北旄頭落。

羽書昨夜過渠黎,單於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臺北。

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湧,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雲屯,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雲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註解:

1、旌頭:即“髦頭”,也即是二十八宿中的昴宿,舊時以為“胡星”。旌頭落:意

謂胡人敗亡之兆。

2、戍樓:駐防的城樓。

3、虜塞:敵方要塞。

韻譯:

輪臺城頭夜裏吹起了陣陣號角,

輪臺城北預兆胡人的昴星墜落。

緊急的軍書昨夜飛速送過渠黎,

報告單於的騎兵已到了金山西。

從崗樓上西望只看見煙塵彌漫,

漢家的軍馬屯駐在輪臺的城北。

封將軍擁旌節銜親自出去西征,

淩晨吹號集合了大軍威武前進。

四方的戰鼓雷動宛如雪海洶湧,

三軍的喊聲轟鳴象是陰山震動。

敵營上空的烏雲屯集氣氛陰沈,

戰場上的屍骨與草根糾纏不清。

劍河風急吹得陰雲布滿了天空,

沙口石凍快把虎馬的鐵蹄凍脫。

封亞相為了王事勤勞含辛茹苦,

發誓報答君主平定邊境的煙塵。

自古來英雄名垂青史誰人不見?

而今可見封將軍功名勝過古人。

評析:

這首邊塞詩雖題為送行,卻重在西征。希望對方掃清邊塵,立功異域。

詩起首六句先寫戰前兩軍對壘的緊張狀態。緊接四句寫白晝出師接仗,然後寫奇

寒與犧牲。謳歌將士抗敵奮不顧身。末四句照應題目,預祝凱旋,以頌揚作結。

全詩壹張壹弛,抑揚頓挫,結構嚴謹。有描寫,有烘托,有想象,有誇張,手法

多樣。情韻靈活,充滿浪漫主義激情。

=============================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作者: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註解:

1、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變白色。

2、胡天:指西域的氣候。

3、轅門:古代軍營前以兩車之轅相向交接,成壹半圓形門,後遂稱營門為轅門。

韻譯:

北風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

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

忽然間宛如壹夜春風吹來,

好象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

雪花散入珠簾打濕了羅幕,

狐裘穿不暖錦被也賺太薄。

將軍雙手凍得拉不開角弓,

都護的鐵甲冰冷仍然穿著。

沙漠結冰百丈縱橫有裂紋,

萬裏長空凝聚著慘淡愁雲。

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

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

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

紅旗凍硬了風也無法牽引。

輪臺東門外歡送妳回京去,

妳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見妳,

雪上只留下壹串馬蹄印跡。

評析:

這是詠邊地雪景,寄寓送別之情的詩作,全詩句句詠雪,勾出天山奇寒。

開篇先寫野外雪景,把邊地冬景比作是南國春景,可謂妙手回春。再從帳外寫到

帳內,通過人的感受,寫天之奇寒。然後再移境帳外,勾畫壯麗的塞外雪景,安排了

送別的特定環境。最後寫送出軍門,正是黃昏大雪紛飛之時,大雪封山,山回路轉,

不見蹤影,隱含離情別意。全詩連用四個“雪”字,寫出別前,餞別,臨別,別後四

個不同畫面的雪景,景致多樣,色彩絢麗,十分動人。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意境清新誘人,讀之無不叫絕。

=============================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

作者:杜甫

國初已來畫鞍馬,神妙獨數江都王。

將軍得名三十載,人間又見真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