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楊潔
壹年花了2.4億品牌營銷費、產品提價、賣出了“天價榨菜”之後,涪陵榨菜還是陷入了“增收不增利”局面。
“榨菜茅”涪陵榨菜,最近的日子過得並不輕松。
央視“315晚會”揭開的土坑酸菜事件引發了泡腌菜行業的震動,而就在同壹天,珠江經濟臺聯合《消費者報道》雜誌也發布了壹份“2021年度十大不推薦產品”名單,其中涪陵榨菜旗下的主產品烏江榨菜因鈉含量過高名列其中,該話題甚至壹度沖上了微博熱搜。涪陵榨菜不得不迅速出面澄清,稱被點名的產品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之後,涪陵榨菜還緊急推出了輕鹽版新品。
作為其“ 健康 路線”的落地計劃,在3月22日推出烏江輕鹽榨菜的發布會上,涪陵榨菜集團董事長周斌全提出了“雙拓”戰略,“以榨菜為原點,開啟拓品類、拓市場的‘雙拓’戰略,進而實現從‘小烏江’到‘大烏江’的發展。力爭用3-5年時間,把涪陵榨菜公司打造成為產值突破百億元、利稅突破20億元的產業集團。”
但年營收目前還不到30億元的涪陵榨菜,實現自己的“百億”目標並不輕松。
涪陵榨菜在品牌營銷上,壹向舍得投入。早在2007年,為了打開市場,它花費上千萬元,在央視新聞聯播後的黃金時段投放了廣告,並簽下知名男星張鐵林擔任代言人。隨著壹句“中國榨菜數涪陵,涪陵榨菜數烏江”的廣告詞,涪陵品牌和其烏江榨菜產品的知名度迅速擴展開來。
在2021年,涪陵榨菜的銷售費用由2020年的3.68億元上升至4.75億元,同比上升29.08%;其中品牌宣傳費由2020年的210萬元上升至2021年的2.4億元,占銷售費用比例為50.57%,同比上漲了113倍。
但涪陵榨菜花了大手筆投入去維護的品牌,卻因“315”的壹張榜單,而被暴擊。
在3月15日當天,涪陵榨菜遭遇了今年開年以來的最低價,以28.87元/股報收,跌幅9.87%。從3月16日起,其股價開始有所回升,截至3月26日收盤,涪陵榨菜報價31.40元/股,跌幅2.03%,總市值為278.72億元。相較其2021年2月總市值410億元的高點,已經蒸發了超過130億元。
在澄清鈉含量爭議後不久,涪陵榨菜的輕鹽產品也迅速面世。
3月22日,涪陵榨菜在集團總部舉行了新品發布會,正式推出了減鹽30%以上的烏江輕鹽榨菜。涪陵榨菜集團總經理趙平表示,新品在滿足消費者對 健康 飲食產品需求的同時,也將引領行業正式進入 健康 輕鹽的時代,“今年春節以後,升級版烏江輕鹽榨菜開始試銷,在16個預售城市中,短時間內就銷售了2億包。”
此前,據《 財經 天下》周刊觀察,同樣80g的榨菜,烏江榨菜根據口味的不同,含鈉量有所區分,但大多都高於其他品牌。如烏江榨菜醬香、清香、酸辣口味含鈉量分別為2165毫克/100克,麻辣口味則是2558毫克/100克;而吉香居原味含鈉量為1492毫克/100克,魚泉榨菜原味含鈉量為2120毫克/100克。
而推出輕鹽產品後,根據淘寶官方旗艦店數據顯示,同克重的舊版烏江榨菜鈉含量為2558毫克/100克,涪陵榨菜旗下70克袋裝烏江輕鹽榨菜鈉含量則已降至700毫克/35克。
(圖/涪陵榨菜淘寶官方旗艦店截圖)
更為關鍵的是,以輕鹽榨菜為標誌,涪陵榨菜的多元化戰略,也要更進壹步。周斌全在發布會上表示,“雙拓”戰略中的“拓品類”,即通過從專註榨菜品類,拓展到烏江調味菜、烏江泡菜、休閑零食、豆瓣醬等品類協同發展;“拓市場”則是從家庭消費市場,拓展到餐飲市場和食品工業消費市場,形成榨菜、下飯菜與休閑零食、醬類互相跨界。
但是,僅僅靠這些,涪陵榨菜能夠抓住消費者的“胃口”嗎?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推薦攝入量(2013版)》推薦, 健康 成人每天鈉的攝入量為2200毫克,約等於5克鹽。而壹般來說,固體食物中鈉超過600毫克/100克,液體食物中鈉超過300毫克/100克的食品都屬於高鈉食品。據此測算,減鹽後的烏江榨菜新品仍舊屬於高鈉範疇。
“壹直都覺得榨菜這種小食不太 健康 ,口味重添加劑可能也放得多。很多時候就是個增味劑,配著素菜和粥吃的。不會多吃,壹個月最多買壹次。減鹽新品對我來說可能就是嘗個新。”正在減脂瘦身的95後楊萌萌對《 財經 天下》周刊說。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也認為,“榨菜賽道本身不具有大 健康 標簽,未來增長也已觸及天花板,而涪陵榨菜推出的減鹽新品對 健康 而言意義不大,卻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口感。”
作為榨菜行業唯壹的上市公司,涪陵榨菜長期依賴的增收利器,就是提價。從2008年至今,涪陵榨菜已經漲價了12次。在去年,還有網友發現,在部分網店中,涪陵榨菜推出的壹款“五年沈香禮盒裝”榨菜,凈含量為900克,售價卻高達1521元,堪比茅臺。但隨著公司利潤增速下滑,涪陵榨菜的“提價”策略似乎已經觸碰到了天花板。
根據財報顯示,2021年涪陵榨菜出現增收不增利,營收同比增長10.82%至25.19億元,而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4.52%至7.42億元,扣非凈利潤同比下滑8.49%至6.94億元。2021年,榨菜產品收入占比達88.39%,但是成本卻同比上升了26.81%,毛利率下滑了5.01%。
對此,公司解釋稱,是由於涪陵榨菜的主要原料青菜頭在2021年年初收購價格猛漲、原料價格畸高,年中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引起包裝、輔材等價格大幅上漲,消費品行業在生產端承壓,而在銷售端,經銷體系挑戰加大,也面臨著社區團購等新渠道的較大沖擊。
涪陵榨菜在財報中表示,青菜頭及榨菜半成品受市場供需影響,2021年度價格分別同比上漲約80%和42%,造成公司去年主營業務成本同比上漲了約13%。
涪陵榨菜的經營模式十分簡單,就是公司通過收購青菜頭,加工成袋裝榨菜,再出售給經銷商回收現金。而重慶涪陵地區生產了全國壹半以上的青菜頭,這就成了涪陵榨菜特有的壹道護城河。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的涪陵榨菜,市場占有率多年來穩居國內首位,是毫無爭議的行業龍頭,在資本市場上還壹度被稱為“榨菜茅”。
從2010年到2021年,公司的營收從5.45億元增至25.19億元,增長了362%;歸母凈利潤從0.56億元增至7.42億元,增長了1225%。在2021年,涪陵榨菜的榨菜品類毛利率達到了54.80%,同年的2月19日,涪陵榨菜盤中上摸至53.90元的高點,總市值也突破410億元。
但在2021年前三季度,涪陵榨菜就已經出現了“增收不增利”,其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8.73%,但歸母凈利潤及扣非凈利潤分別同比下滑了17.92%和19.22%。值得註意的是,涪陵榨菜的存貨余額在2018年末為3.3億元;到了2021年前三季度,已增長至4.82億元。庫存量的規模增加,似乎意示著涪陵榨菜開始“不好賣”了。
為了提高營收,涪陵榨菜決定漲價。去年的11月14日,涪陵榨菜宣布對部分產品的出廠價格進行了調整,漲價幅度為3%-19%不等。提價之後,涪陵榨菜在去年第四季度的營收雖然環比出現了下降,但凈利潤卻從第三季度的1.27億元增長至2.38億元。
據公告及川財證券研究所報告統計,自2008年至今涪陵榨菜的12次提價中,其中有4次是直接漲價,即直接提高了榨菜產品的出廠價和零售價,提價幅度最高達19%;其余8次為調整克重或包裝等的間接漲價。
在原材料不斷漲價、成本承壓的情況下,國內包裝榨菜市場卻已經逼近了天花板。數據顯示,從2013年至2019年,國內包裝榨菜市場規模從37.79億元增長至66.8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9.98%,但有機構預測,其在2020-2024年內年復合增長率將下降至8.23%。而涪陵榨菜作為業內的絕對龍頭,其市場份額的增長空間也已經非常有限。
多重壓力之下,“提價”覆蓋掉成本壓力,也成為涪陵榨菜的無奈之舉。當年很多人印象中只要幾毛錢的袋裝烏江榨菜,單價已經壹路上漲到了將近4元,甚至在去年還出現了高端化的“天價榨菜”產品。
據《 財經 天下》周刊觀察,在目前北京的傳統商超渠道中,涪陵榨菜旗下烏江榨菜產品價格已普遍高於其他品牌。雖然烏江榨菜與吉香居、魚泉榨菜都有推出售價3.5元/袋的80g榨菜,但是烏江榨菜將不同口味及克重劃分更細,定價也不盡相同。
例如,同為壹袋70g的原味榨菜,烏江榨菜售價為3.2元,而魚泉榨菜售價為2.5元;以罐裝銷售的300g烏江榨菜下飯菜售價為13.8元,吉香居下飯菜則是266g加贈40g(***306g)售價13.8元。
“去年1月初,我在天貓超市買了2包150g的烏江涪陵脆口榨菜,原價3.5元/包,實際支付優惠為3.33元/包。但是現在點進同壹個鏈接同壹款產品,已經變成了原價5.5元/包,折後4.4元/包的130g榨菜了。”90後消費者鮑曉果說。
(圖:受訪者提供)
在去年年底涪陵榨菜提價時,朱丹蓬也曾對《 財經 天下》周刊直言,漲價對涪陵榨菜的階段性利潤增長或許有所幫助,但對2022年的業績及更長遠的提升,卻未必有用。
根據光大證券報告,伴隨提價,涪陵榨菜的銷量出現下滑態勢。數據顯示,2019年,涪陵榨菜價格同比上升8%,銷量下滑了4%;2020年,經過2019年的市場價格消化,銷量表現並不明顯,而到了2021年,價格上漲13%時,銷量再次下滑2%。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也對《 財經 天下》周刊表示,“過度提價會引發和提升產品的替代效應,現在的涪陵榨菜漲價空間已經逐步收窄,調價手段還需慎用。並且由於價格剛性的存在,即使是受成本影響的調價,在成本下降後,公司也不太願意進行降價。”
但涪陵榨菜,也仍然“不差錢”。
根據歐睿數據,以零售額計,包裝榨菜市場集中度在2008年至2019年保持穩步提升,從2008年的46.15%升至2019年的72.2%。而涪陵榨菜的市場份額更是從2008年的21.28%,較第二名魚泉榨菜的9.56%高出壹倍以上;到2019年的36.41%,較第二名魚泉榨菜的11.5%高出兩倍以上。
能成為榨菜行業的巨擘,涪陵榨菜也離不開背後的大股東重慶市涪陵區國資委。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重慶市涪陵區國有資產投資經營集團有限公司持股35.26%,為涪陵榨菜的實際控制人。
(圖/《 財經 天下》周刊攝)
同時,涪陵榨菜也有著眾多小食難以企及的高毛利率。其主營產品榨菜和蘿蔔,即便在2021年毛利率同比下降均超5%後,也分別高達54.80%和49.05%,二者都遠高於在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下降6.46%至23.89%的康師傅泡面。
“涪陵榨菜肯定是不差錢的,公司本身的經銷模式也是先打款、後發貨。而且,它的龍頭地位和市占率在那裏擺著,吃十年老本可能都沒有問題。只是它需要突破自身天花板,投入大量的人力及財力等去做其他項目的布局。”朱丹蓬說。
從財務數據來看,2021年末,公司資產負債率為7.51%,資產總計77.49億元,負債為5.81億元,賬上擁有的貨幣資金為30.86億元,不存在任何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據界面新聞報道,2021年涪陵榨菜分紅已達到5.77億元,占同年凈利潤的77.76%。並且,在2021年,涪陵榨菜還完成了32.8億元定增募資,用於新增20萬噸榨菜產能。
“涪陵榨菜在業績增收不增利、主營業務見頂的情況下還在繼續擴產能,是為了鞏固市場占有率,這是企業維護市場地位的必要之舉,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性動作,而大手筆分紅和理財,在壹定程度上是為了維護投資者關切的支持股價和提升盈利的訴求。”柏文喜說。
實際上,在推出輕鹽產品,講“ 健康 餐飲”故事前,為了擺脫品類單壹對公司業績的束縛,涪陵榨菜也壹直在試圖開拓第二增長曲線。2014年,公司開始布局多元化發展,先後推出蘿蔔和海帶絲等產品;並於2015年斥資1.29億元,收購了四川惠通食業有限責任公司,宣布進軍泡菜領域。但在2021年,其榨菜產品帶來的營收占比仍然達到了88.47%,泡菜等產品在公司總營收中的貢獻,仍然還微不足道。
當時,涪陵榨菜的回復是,微量添加蘿蔔,並非對沖成本,而是對市場進行調研測試,為滿足消費者對口感要求更飽滿的需求而定;公司使用的蘿蔔,是東北遼寧淩海的原產地蘿蔔,主要質量指標遠優於壹般蔬菜市場的蘿蔔;淩海蘿蔔運到重慶涪陵,其成本不比榨菜低。但從中看來,涪陵榨菜裏摻入“蘿蔔”,似乎並不被廣大消費者認同。
值得註意的是,涪陵榨菜在2021年度財報中顯示,2022年公司面臨高質量快速發展與銷售瓶頸的矛盾,為解決當前困境,公司將以“銷售突破,實現增長”為首要戰略任務,而其中重點工作就包括了狠抓榨菜調價、 健康 、拉新三大增長點,落實終端調價、升級換版、國潮與 健康 宣傳三大關鍵動作。
涪陵“榨茅”,在提價手段之外,到底還能不能講出新的故事?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楊萌萌、鮑曉果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