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常常痛恨人的心不如水面,無端的就會掀起波瀾。
出自《竹枝詞九首 其七》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組詩作品。
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翻譯:瞿塘峽大大小小有很多險灘,這裏面的道路自古以來都很難走。常常痛恨人的心不如水面,無端的就會掀起波瀾。
擴展資料:
鑒賞
這組詩寫於公元822年(唐穆宗長慶二年)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劉禹錫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當地民歌的曲譜,制成新的《竹枝詞九首》,描寫當地山水風俗和男女愛情,富於生活氣息。
體裁和七言絕句壹樣。但在寫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語言清新活潑,生動流暢,民歌氣息濃厚。
《竹枝詞》原名“竹枝”“竹枝歌”“竹枝曲”,本是樂府《近代曲》名。最早為巴人口頭傳唱的民歌。人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賽歌時,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勝者。
據史書記載,早在戰國時期,楚國荊湘壹帶就有“下裏”和“巴人”的流行歌曲,“下裏”是楚歌,“巴人”是巴歌,楚歌帶有巴風,巴歌帶有楚風,二者相互滲透,互相融合。
這組民歌體詩***九首,其中有的是反映愛情生活的,有的是描寫夔州壹帶的山川景物和風土人情的,語言明快淺近,清新流麗,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有人認為,這寫作品是詞作,這九首詞是壹個詞文化的開端,用樸實的語言開始寫意中國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