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原文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註釋
大林寺:在廬山大林峰,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為中國佛教勝地之壹。
人間: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盛開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艷盛的陽春景色。盡:指花雕謝了。
山寺:指大林寺。始:才;剛剛。
長恨:常常惋惜。春歸:春天回去了。覓:尋找。
不知:豈料,想不到。轉:反。此中:這深山的寺廟裏。
賞析
詩的開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兩句,是寫詩人登山時已屆孟夏,正屬大地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壹片始盛的桃花。
從緊跟後面的“長恨春歸無覓處”壹句可以得知,詩人在登臨之前,就曾為春光的匆匆不駐而怨恨,而惱怒,而失望。因此當這始所未料的壹片春景沖入眼簾時,該是使人感到多麽的驚異和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