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壹聯寫景描繪了邊陲大漠中壯闊雄奇的景象,境界闊大,氣象雄渾。
寫詩人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近人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麽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那壹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
出處:唐代詩人王維的《使至塞上》。
原文: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譯文:
乘單車想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
千裏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翺翔雲天。
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
到蕭關遇到偵候騎士,告訴我都護已在燕然。
擴展資料創作背景: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發兵攻打唐屬國小勃律(在今克什米爾北)。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滌西大破吐蕃軍。
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禦史的身份奉使涼州,出塞宣慰,察訪軍情,並任河西節度使判官,實際上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這首詩即作於此次出塞途中。
名家點評
屈復《唐詩成法》評此詩:“前四寫其蕪遠,故有“過”字、‘出’‘入’字。五六寫其無人,故用‘孤煙’‘落日’、‘直’字、‘圓’字,又加壹倍驚恐,方轉出七八,乃為有力。”
徐增《而庵說唐詩》評此詩:“‘大漠’‘長河’壹聯,獨絕千古。”
王士禎《唐賢三昧集箋江》評此詩:“‘直’‘圓’二字極錘煉,亦極自然。後人全講煉字之法,非也;不講煉字之法,亦非也。”
曹雪芹《紅樓夢》中借書中人物香菱之口評價此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要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詩的好處,有口裏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又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趙殿成在《王右丞集箋註》中評此詩頸聯兩句說:“親見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高度評價此詩頸聯兩句:“‘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懸明月’‘黃河落日圓’,此種境界,可謂千古壯觀。求之於詞,唯納蘭容若塞上之作,如《長相思》之‘夜深千帳燈’,《如夢令》之‘萬帳穹廬人醉,形影搖搖欲墜’差近之。”
作者簡介: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
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壹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百度百科-使至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