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格框架
大耳機裏的網狀部分,這塊兒是能讓聲波按照既定路徑通進來,又不會反射到耳機裏面瞎轉悠。
卷繞音圈
接著需要將細銅線卷繞成「音圈」。音圈就是我們之前說過的那塊「電磁鐵」,通電後帶動振膜震動發出聲音。
選擇用銅線作材料,主要是能導電、成本低、質量還輕...下圖就是比頭發絲兒還細的銅線,等下要用到纏繞機給卷繞成線圈。如果有小可愛小時候拆過步步高復讀機,肯定都很熟悉了!沒少挨打吧 _
從壹捆線軸上把銅線拉出來,繞到卷線機上。下圖這兩只旋轉臂繃著勁兒地把拉緊的銅線繞在圓柱上,纏繞上 120 圈就變成「音圈」了。有個講究是說用的銅線越多,音質也就更好。
纏繞好之後,用鋼剪把兩端的線剪斷,把壹個個獨立的音圈收集好。
制作振膜
跟著音圈震動起來的迷妳振膜,是沖壓機制作出來的。材料是超薄的鍍鈦塑膠膜,鍍鈦外層,是為了加強塑膠膜的硬度,保證使用壽命。
比較有意思的是設計出來的形狀,振膜上壓出來的圖案中間厚,外圈薄,這樣才能有寬闊平坦的音頻範圍。同時還可以增加硬度,不容易在震動的時候破裂。
粘結振膜與音圈
單獨的振膜被放在小型轉盤上,用膠把振膜和音圈黏在壹起,下圖是機器上膠的過程。
這種粘膠和牙醫給妳「補牙」時用的粘結劑類似,需要用紫外線促使聚合硬化,同時也不易老化松脫,線圈就能長久地和振膜黏在壹起。
粘電路板
在把音圈和振膜放入大耳機前,還要把「電路板」粘在耳筒後面,通過它把電流傳遞給音圈。
安裝永磁鐵
下圖是把永磁鐵粘進耳筒裏。為了避免誤吸引到雜質,影響耳機的音質,此處裝入的是尚未具有磁性的材料。
用沖床壓住材料,等黏膠凝固後,就可以把整個部件送到黑箱子裏,進行磁化,材料在此變成永磁鐵。
最後機器再將這塊兒部件裝進耳筒,蓋上最開始就做好了的塑膠外殼。
出廠測試
在組裝整個耳機部件之前,當然還需要測試看是否達標。首先要傳輸壹次電流測試咯~通過電路板再到音圈,以此測量電路板到音圈的電流量是不是在標準範圍內,同時還要做壹個頻譜分析,測試壹下耳機高頻和低頻的性能表現了~
組裝耳機
大組裝環節就是裝各種部件了,耳機夾、軟墊、傳輸雙耳聲音的導線、外殼、托架之類的附屬結構,再固定整體,要焊接的地方焊接,要黏膠的地方黏膠,最後裝上塑膠膜,耳機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