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道教學說的創始人,後世追奉老子為道教始祖。老子是春秋時期的偉大思想家、哲學家,他主張遵循大自然的規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無為而治,讓壹切順應自然規律的發展。傳說老子騎青牛出函谷,應守關關令尹喜之邀,在函谷關停留7日,寫成了5000余字的道家寶典《道德經》。那麽歷史上老子是誰,《道德經》主要是講什麽?
老子是誰
老子,本名李耳,又稱作老聃,大約生於公元前571年,老子是春秋時楚國人。老子早年時期曾做過周王室的守藏室之官,差不多就是現在的圖書管理員。老子是道教的教祖,他主張無為而治,用道來解釋宇宙的變化起源,道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自然客觀規律。
老子畫像(網絡圖)
其實關於老子的歷史真實身份說法並不統壹,歷史上有人認為老子就是楚國人老萊子,跟孔子處於同壹個時期,老萊子壹生著有十五部書籍,都是宣傳發揚道家學說;還有的人認為周太史儋就是老子的真實原型,他的活動時期是在孔子之後的100多年,這又與孔子問學於老子的歷史故事不相吻合。
司馬遷的《史記》對老子的歷史確切身份也沒有做出明確的記載,只是大約給出了壹個可能,文字記載為“老子亦老萊子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雲”。司馬遷認為老萊子可能就是老子。
老子在歷史上的真實身份雖然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老子在道家的身份是沒有任何疑問的,老子是道教始祖,出函谷著《道德經》的道教不朽化身。那麽德道經主要講什麽?
老子的道德經主要講什麽
現在道家所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由道家寶典《道德經》而來,道就是自然客觀規律,《道德經》就是壹部用“道”來解釋萬物演化的規律的道家哲學典籍。
《道德經》洋洋灑灑***5000余字,又被稱為《老子》或者《道德真經》。
《道德經》有上下兩冊,上冊37篇主要是道經,下冊44篇則是德經,《道德經》的思想要義為“道是德之本,德是道之術”。《道德經》被譽為影響中國社會思想的三大思想著作之壹。
《道德經》中闡述“道生壹,壹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用“道”來描述宇宙的變化,“道”就是“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所以道就是自然之中存在的客觀規律,比如天象的四季更替。
老子圖像(網絡圖)
因而“人法自然”,人需要跟自然的規律學習,尊重大自然的規律,與生養妳的天地和諧***生。道教禁止殺生,亂伐樹木,主張人只向大自然取用自己生存所需的資源,不過度貪婪的索取。
除了上面描述的樸素唯物主義觀點,《道德經》還包含了樸素辯證法觀點和民本思想,如其中“萬物皆有正反兩面”的觀點,並認為在適宜的條件下正反兩面可以互相轉化。
民本思想則體現在“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道德經》的思想包含萬象,是我國古代哲學典籍的突出代表,為後世的哲學思想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老子不愧是偉大的哲學思想家,他的哲學思想產生了中國後世兩大宗教之壹的“道教”,老子也被尊為道祖。老子所著的《道德經》則是道家必修之寶典,為道教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