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中外名人成長故事精選

中外名人成長故事精選

我們的壹生,是壹段充滿冒險與考驗的旅程,這段旅程會有驚喜,會有歡樂,當然,也不免交織著苦澀,交織著迷茫。由於無法預測下壹步將會發生什麽,因此我們都充滿了期待。只有懂得在考驗中磨練自己,才能體現人生的價值,才會逐步成長。下面是我為您整理的中外名人成長 故事 精選,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中外名人成長故事精選篇壹:赫茲

赫茲(1857-1894),德國物理學家,生於漢堡。早在少年時代就被光學和力學實驗所吸引。十九歲入德累斯頓工學院學工程,由於對自然科學的 愛好 ,次年轉入柏林大學,在物理學教授亥姆霍茲指導下學習。1885年任卡爾魯厄大學物理學教授。1889年,接替克勞修斯擔任波恩大學物理學教授,直到逝世。

赫茲對人類最偉大的貢獻是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

赫茲在柏林大學隨亥姆霍茲學物理時,受赫爾姆霍茲之鼓勵研究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當時德國物理界深信韋伯的電力與磁力可瞬時傳送的理論。因此赫茲就決定以實驗來證實韋伯與麥克斯韋理論誰的正確。依照麥克斯韋理論,電擾動能輻射電磁波。赫茲根據電容器經由電火花隙會產生振蕩原理,設計了壹套電磁波發生器,赫茲將壹感應線圈的兩端接於產生器二銅棒上。當感應線圈的電流突然中斷時,其感應高電壓使電火花隙之間產生火花。瞬間後,電荷便經由電火花隙在鋅板間振蕩,頻率高達數百萬周。由麥克斯韋理論,此火花應產生電磁波,於是赫茲設計了壹簡單的檢波器來探測此電磁波。他將壹小段導線彎成圓形,線的兩端點間留有小電火花隙。因電磁波應在此小線圈上產生感應電壓,而使電火花隙產生火花。

所以他坐在壹暗室內,檢波器距振蕩器10米遠,結果他發現檢波器的電火花隙間確有小火花產生。赫茲在暗室遠端的墻壁上覆有可反射電波的鋅板,入射波與反射波重叠應產生駐波,他也以檢波器在距振蕩器不同距離處偵測加以證實。赫茲先求出振蕩器的頻率,又以檢波器量得駐波的波長,二者乘積即電磁波的傳播速度。正如麥克斯韋預測的壹樣。電磁波傳播的速度等於光速。1888年,赫茲的實驗成功了,而麥克斯韋理論也因此獲得了無上的光彩。赫茲在實驗時曾指出,電磁波可以被反射、折射和如同可見光、熱波壹樣的被偏振。由他的振蕩器所發出的電磁波是平面偏振波,其電場平行於振蕩器的導線,而磁場垂直於電場,且兩者均垂直傳播方向。1889年在壹次著名的演說中,赫茲明確的指出,光是壹種電磁現象。第壹次以電磁波傳遞訊息是1896年意大利的馬可尼開始的。1901年,馬可尼又成功的將訊號送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國。20世紀無線電通訊更有了異常驚人的發展。赫茲實驗不僅證實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更為無線電、電視和雷達的發展找到了途徑。

1887年11月5日,赫茲在寄給亥姆霍茲壹篇題為《論在絕緣體中電過程引起的感應現象》的論文中, 總結 了這個重要發現。接著,赫茲還通過實驗確認了電磁波是橫波,具有與光類似的特性,如反射、折射、衍射等,並且實驗了兩列電磁波的幹涉,同時證實了在直線傳播時,電磁波的傳播速度與光速相同,從而全面驗證了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的正確性。並且進壹步完善了麥克斯韋方程組,使它更加優美、對稱,得出了麥克斯韋方程組的現代形式。此外,赫茲又做了壹系列實驗。他研究了紫外光對火花放電的影響,發現了光電效應,即在光的照射下物體會釋放出電子的現象。這壹發現,後來成了愛因斯坦建立光量子理論的基礎。

1888年1月,赫茲將這些成果總結在《論動電效應的傳播速度》壹文中。赫茲實驗公布後,轟動了全世界的科學界。由法拉第開創,麥克斯韋總結的電磁理論,至此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1888年,成了近代科學史上的壹座裏程碑。赫茲的發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不僅證實了麥克斯韋發現的真理,更重要的是開創了無線電電子技術的新紀元。

赫茲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很大貢獻,正當人們對他寄以更大期望時,他卻於1894年 元旦 因血中毒逝世,年僅36歲。為了紀念他的功績,人們用他的名字來命名各種波動頻率的單位,簡稱“赫”。

 中外名人成長故事精選篇二:牛頓

1642年的 聖誕節 ,在英國.林肯郡.沃斯索普村壹個農民家庭中,壹個天才人物 ?艾薩克.牛頓 (Isaac Newton) 出生。

牛頓出生前三個月,他的父親已經去世了。兩年後,他母親改嫁,牛頓便由他的外祖母撫養。到了十二歲,牛頓在舅父的資助下進入皇家中學。可是這時的牛頓並不是個聰明伶俐的孩子,他在學校裏的功課都做得很差,而且身體也不好,性格沈默和愛發白日夢,幾乎沒有出眾之處。他的超人才智竟然是被壹個野蠻的同學無理地在他身上踢了壹腳而喚醒的!他跟那個同學打架而且打贏了,可是那個霸道的同學在功課下卻遠比牛頓好。於是牛頓便決心發奮,誓要在功課上超越他,結果他不單在皇家中學中名列前茅,十八歲時更進入了劍橋大學的三壹學院。

1665年,正當牛頓在劍橋大學完成了學士課程之際,歐洲蔓延著恐怖的鼠疫,於是牛頓便回故鄉了。在鄉間,牛頓利用自制的三棱鏡分析出太陽光的七種色彩,並發現了各單色光的曲折率的差異。

但奇怪的是牛頓對這非凡的發現三緘其口。原來他自知當時只不過是壹個大學生,如果公開壹個如此革命性的發現必然會觸怒教授。結果五年以後,當他晉升為授才把昔日的發現公諸於世。

在鄉間的那段期間,牛頓更創立了積分的 方法 ,並將之廣泛應用在物理和幾何學上。有壹夜,牛頓坐在鄉間的壹棵蘋果樹下沈思。忽然壹個蘋果掉落到地上。於是他發現所有的東西壹旦失去支撐必然會墜下,繼而他發現任何兩物體之間都存在著吸引力,而這引力更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總結出萬有引力定律。可是,由於牛頓的性格孤僻及固執,他在二十年後才發表這理論。另外,牛頓亦在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礎上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大量的實驗。牛頓成了經典物理學的創始人。

 中外名人成長故事精選篇三:英國女首相瑪格麗特

在瑪格麗特6歲那年,壹個星期天的上午,壹家人從教堂做完禮拜回來,走在回家的路上。星期天是____徒聚到教堂做禮拜的日子,瑪格麗特壹家篤信宗教,自然壹次也不會錯過這樣的活動。瑪格麗特在路上壹邊走,壹邊回想著牧師布道的內容。正想得入迷,突然被壹串銀鈴般的笑聲打斷了。那笑聲響亮、悅耳,使她不由得轉過頭去看:“是什麽人這麽高興呢?”

原來是壹群在街角玩耍的孩子。他們與瑪格麗特年齡相仿,有男孩也有女孩,壹群孩子像小鹿壹樣奔跑著,互相追逐,推推搡搡,不時地爆發出開心的笑聲。瑪格麗特不知道他們玩的是什麽遊戲,因為自己從來不玩遊戲,但那歡快的氣氛深深地吸引了她。她不由得放慢了腳步,腦袋扭過去,目不轉睛地盯著那些孩子,直到走遠了

回到家裏,瑪格麗特的心總是無法平靜。她內心深處孩子的天性被突然間喚醒了,使她壹心向往玩樂。可是在以往的生活中,她就像個小大人,不茍言笑,天天跟在父親的後面,不是忙著店鋪的生意,就是幹 家務活 ,要麽就是參加各種大人的活動。她的生活和年齡十分不相稱,這雖然使她養成了勤勞儉樸的性格,長了不少見識,卻也使她的童年歡樂過早地失去了。今天,她才發現,其他同齡的孩子簡直是與她生活在兩個世界裏。她是那樣的無聊!

壹想到自己錯過了那麽多的歡樂,如此多的遊戲,瑪格麗特不由得委屈起來。她忍不住問父親:“爸爸,為什麽我不能像別人家的孩子壹樣,經常出去遊戲玩耍呢?”父親聽到瑪格麗特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壹點也沒有表現出吃驚的樣子。他既沒有責備瑪格麗特,也沒有像壹般父母壹樣哄著委屈的孩子,而是非常親切地說:“孩子,妳做事情必須有自己的主見。不能因為妳的朋友在做某種事情,妳也去做或者想去做。不要因為怕與眾不同而隨波逐流,要決定自己該怎麽辦。如果有必要,就去領導群眾,但不要隨大流。”

聰明的瑪格麗特聽了父親的話,頓時恍然大悟。她的童心被渴望成功的心理代替了,委屈也立刻煙消雲散了。她深深地明白,父親之所以用特殊的方法 教育 她,是為了讓她將來有所作為。從此以後,她把父親的話當作“終生奉行的準則”,直到她成為英國歷史上第壹位女首相。

中外名人成長故事精選相關 文章 :

1. 中外名人成長的故事

2. 中外名人成長故事

3. 世界名人成長故事

4. 精選中外名人小故事

5. 中外名人故事大全

6. 簡短的名人成長故事大全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