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能夠辛勤地為國家效力,能夠節儉持家。成語“克勤克儉”源於此,意思是既能勤勞,又能節儉。後也用作“勤儉建國,勤儉持家”。克:能夠。邦:古代諸侯封國之稱,後指國家。儉:節儉。
出自:《尚書·大禹謨》。
原文:“帝曰:‘來,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賢。克勤於邦,克儉於家,不自滿假,惟汝賢。’”
譯文:皇帝說:“禹妳過來,降水警告我,能夠獲得成功,只有妳才能做到;勤勞於國,勤儉持家,不自滿自大,只有妳才能做到。妳不可憐,天下沒有人與妳爭能。妳不去,天下沒有人與妳爭功。
擴展資料
我國自古以來就以勤儉作為修身治國治家的美德。《周易》裏就有“君子以儉德辟難”之說。
古人以能否克勤克儉,是關系著國家強弱,存亡的大事,鼓勵人們,竭盡職守,勤奮工作,提倡節約,反對浪費。
當然在現代文明的今天,物質極大豐富,人們不可能無視於生活的享受,但前提是不鋪張浪費。我們現在常說的故事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就是“克勤於邦”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