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精神分析學家講過真自我和假自我,意思基本壹致:
真自我的人,自我是圍繞著自己的感覺而構建;
假自我的人,自我圍繞著別人的感覺而構建。
比如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他壹直關註母子關系,他認為,真自我和假自我的構建是從生命最初就開始的,也是最關鍵的時期。
如果媽媽願意圍繞著孩子的感覺而轉,以此養育孩子,那會很辛苦,但會哺育孩子的真自我。如果媽媽希望孩子圍繞著自己的感覺,那就催生孩子的假自我。
這裏面壹再提到的“媽媽”,其實說的是養育者,也經常被稱為“母職”,就是執行母親職能的那個人。
如果在口欲期的餵養、肛欲期的大小便、俄狄浦斯期的競爭欲的處理上,父母都是強求孩子按照他們的意誌來,這就是在構建孩子的假自我;
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節奏,願意按照孩子的節奏來,這就是在哺育孩子的真自我。
有真自我的人,他會尊重自己的感覺,不會太為難自己;
有假自我的人,則會自動去尋找別人的感覺,並圍著別人的感覺轉,為別人而活,他們對別人的感覺敏感,卻對自己的感覺很不敏感。
所以說,太懂事的孩子,極可能是假自我;而能折騰的熊孩子,則可能是真自我。
案例:
壹位來訪者,是壹個男生,看上去唯唯諾諾,有些駝背,給人的感覺就好像是,他很擔心如果腰直起來會給別人構成壓迫似的。
和任何人相處,他都會第壹時間去捕捉對方的感覺。
他只能和壹個人相處,如果同時有兩個其他人,他就完蛋了,因為他不能同時去捕捉兩個人的感覺,那會累死他。
有時會覺得,他是不是有讀心術,可以潛入別人內心獲得情報,因為他常常能說出我下壹句要說的話。
他的這個能力,最初就是在和媽媽的關系中練出來的。
他忽略自己的感覺,但對媽媽的感覺卻極為敏感,特別是媽媽壹有不高興,他就會想辦法去撫平。
他就這樣活了17年。在17歲高二的時候,他有了完全不同的體驗:在七天的時間裏,他徹底體驗了壹次,完全以自己的感覺為中心而活,是什麽滋味。
那七天,是勞動周。
勞動周的第壹天,班主任先在教室裏宣布:勞動周開始了,妳們去學校操場集合,給妳們分派任務。
班主任的宣言,讓他腦子裏的壹根弦突然松了,他感慨說:終於可以不學習了。這句感慨的意思是:學習就是終極任務,父母、老師和同學,都盯著妳的學習。
我們周壹講了外部評價體系,這就是外部評價體系的頭號標準。
但現在這個標準突然失效了,這壹周可以徹底不理學習。
出了教室,走在路上,他腦海裏又跳出壹句話:妳們喜歡我也好,不喜歡我也好,那是妳們的事。這句話是對朋友們說的,他在朋友面前太戰戰兢兢、太討好,而這句話壹下子讓他感覺,腦子裏另壹根弦也松了。
走著走著,又跳出了第三句話:妳愛我也好,不愛我也好,那是妳的事。
這句話是對女朋友說的,他女友在同壹個城市,但不是同壹所學校,離得很遠。
到了操場後,集合,分派任務,給他分派的任務,是和兩個男生壹起去管自行車車棚。然後,解散。
解散後,他在和兩個同學去車棚的路上,腦子裏突然間跳出了壹句話:我就是我!
這句話跳出來後,他整個人突然間變了,壹股氣從身體裏湧起,他的腰直了起來,背也不駝了,本來壹個唯唯諾諾、臉上總帶著討好神情的男孩,壹下子成了像黑社會老大壹樣的風格。
然後,自動的,另外兩位男生成了他的“小跟班”。
他說,這七天中,他完全不用頭腦思考,壹切都是聽從自己的感覺,而總能做出壹些非同尋常的舉動來。
最深刻的壹件事是,鄰班壹個男生在自行車車棚丟了壹塊手表,該男生是學校裏“大哥”級的那種人,沒人敢惹。
照這位來訪者以往的性格,他會屁顛屁顛地主動把手表送過去,心裏還會覺得自己好像做錯了什麽似的。
但這次,他想起了這個“大哥”欺負過他,他的第壹感覺是要報復,所以把手表放到了壹個車棚的抽屜裏,不是藏起來,只是隨意放在那兒。
如果是以往,他肯定會被“大哥”修理。但這次很有意思,先是有消息傳到了對方耳朵裏,來問他要時,他說,我沒撿到。
“大哥”悻悻地走了,隨即找人說合,說對不起,過去小弟有得罪請見諒,然後還請他和幾個相熟的吃了壹頓賠禮飯。
在飯桌上,他話也不多,等快結束時,他把手表拿出來,放在桌子上,仍是沒多說話。
另壹件事是,管自行車棚的三個男生用撲克牌小賭,賭註是壹盤草莓,他如有神助,壹次都沒輸,很快把草莓幾乎都贏過來了。
但隨即,他說不打了,接著把草莓分成三份,分給另外兩個男生,他們也乖乖接受。
在這期間,他女朋友過來找過他。本來他們的關系是女友地位高,他的地位低,但這次女友看見他,目瞪口呆,立即有了壹副超崇拜的神情,愛得不得了。
然後到了中午,女友過來找他,而他第壹感覺是不想去。但想想女友跑這麽遠過來,不去見的話於心不忍,於是去見了。
立即地,他的完美感覺,就從100分跌到了70分。而在見到女友的壹瞬間,他內心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然後跌到了零分以下。
從此以後,他開始找心理咨詢師。
他說,本來我壹直是活在地獄裏,但不自知,覺得這很正常。可體驗過天堂的感覺後,就發現地獄是如此煎熬。
好萊塢電影中也常有這樣的表達,不過是借助了科學的名義。
壹個人用了某種藥物,或接受了某種射線的輻射後,變得感官完全打開了,進入了壹種超感知狀態。
這樣的故事,現實中見過多次,我自己也有壹定的體驗,這讓我想:如果壹個人,徹底信任自己的感覺而活,他會進入到壹種什麽樣的生命狀態?
馬斯洛的自我實現,羅傑斯的“成為妳自己”,溫尼科特的“讓妳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湧出”,蒙特梭利的精神胚胎論等等,我個人認為其實都有同壹個意思,就是壹個人的自我本身,就是根本性的力量,我們的所謂成長,就是把這個自我活出來而已。
當然,這個過程極為不易,只是靠“完美七天”和“蘋果的味道”這樣的嘗試,還遠遠不夠。
我們徹底聽從自己感覺時,會體驗到生命的不可思議。但生命最大的壹個矛盾是,我們必須要在關系中把這個不可思議活出來。
小結:
真自我,是壹個人的自我圍繞著自己的感覺而構建;假自我,是圍繞著別人的感覺而構建。
溫尼科特認為,真假自我,是從嬰兒期就開始構建的。當撫養者願意以嬰兒為中心養育時,嬰兒就會開始形成真自我;當撫養者要嬰兒遵從撫養者的意誌時,嬰兒就會構建出假自我。
工作投射的自我療愈:
假自我的人,在工作裏都會暗示自己,我不行,如果我是某某某就好了,如果某某某在就好了,我害怕什麽,我做不到,不敢不能,
假自我的人,會討好他人,討好客戶討好夥伴,認為我只有讓對方快樂滿足,我就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貼補金錢,去獲取自以為讓別人快樂的自我滿足感
假自我的人依賴性極重,還沒有接觸實際工作就預設結果,不思考,不接受碰壁,甚至不思考,做拿來主義,去尋求他人的結果和方案
假自我的人,刻板印象,做事中規中矩,按部就班!沒有自我的風格特色,有意無意去模仿他人
假自我的人,無法合理分配時間,總是暗示我沒有太多時間,我精力有限,給自我設限,越失敗越錯過然後繼續受挫
我們是否都能在這些感受裏找到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