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節源於“五四運動”。
五四青年節源於中國1919年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五四愛國運動是壹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39年,陜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規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青年節期間,中國各地都要舉行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青年們還要集中進行各種社會誌願和社會實踐活動,還有許多地方在青年節期間舉行成人儀式。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壹場學生運動,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廣泛參與的壹次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中國革命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五四青年節設定宗旨
1939年,在紀念五四運動20周年的時候,陜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決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宣布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但並非全民假日,僅14至28周歲的青年可放假半天。在香港、澳門主權回歸後,五四青年節雖沒有成為法定公眾假期,但亦在港澳兩地逐漸舉辦了些紀念性活動,如金紫荊廣場五四升旗禮。
在臺灣,青年節則於1954年時改訂為“三二九青年節”,以紀念1911年廣州黃花崗起義殉難的青年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