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學是小學階段壹門重要的課程,同時,也是發展學生各種能力與素養的主要途徑,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小學美術活動方案,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壹下吧。
小學美術活動方案1
壹、教材分析
學習領域
本課屬於“造型●表示”領域,著重介紹色彩知識。色彩知識在小學階段是壹項系列知識,有三原色、三間色、復色、色相、對比色等等,這些都是以原色為基礎。同學對於色彩是不陌生的,但要使其理解色彩理論知識,並準確運用色彩來表達情感,有壹定難度。因此,根據課程規範、教學內容、同學認知特點擬定本課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使同學認識三原色紅、黃、藍,三間色橙、綠、紫。掌握用原色調配間色的技能。
2、讓同學通過了解三原色、三間色在藝術品中的運用,認識其獨特藝術魅力。
3、通過遊戲活動,引導同學學會將學到的色彩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
教學重點
使同學認識三原色和三間色和其色彩特性。
教學難點
引導同學捕獲藝術作品中是三原色和三間色的運用,並能把這些色彩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
二、教學方式
本課有壹定的理論知識,對於小同學來講較為枯燥。應當註意“遊戲是 兒童 的天性”。在教學中,應圍繞課題,設計遊戲環節並結合多媒體,把理論知識融入其中,使同學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這種方式有利於激發課堂活力和同學的學習動力。
三、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顏色水、壹次性杯子、彩色卡紙、數碼相機等。
四、教學特色
在教學《五彩斑斕》壹課時,結合課題,利用遊戲,以這種同學喜聞樂見形式促進教學的開展,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在作業環節,拋棄在紙面繪畫的形式。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小組成員的服裝,搭配色彩主題服飾,並通過數碼相機記錄下來,做壹個“小小攝影師”。然後師生壹起評價搭配出的視覺效果。
五、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安寧情緒,檢查同學用具準備情況。
2、導入新課
教師:我們生活在壹個色彩繽紛的世界中,同學想想看,我們經常看到的顏色有那些?
同學:有紅、黃、藍、綠、紫、黑、白等等。
教師:是啊。色彩就像個 魔術 師,把我們的生活變的豐富多彩,充溢樂趣。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色彩的知識
板書課題。
3、新授
(1)揭示課題
教師:同學們,妳們用過水粉嗎?誰能 說說 把兩種不同的顏料混合回怎麽樣?
同學根據自身的認識回答。
教師:那麽我們現在來做個小實驗。請同學們拿出水粉筆,把任意不同的兩種顏色調在壹起,然後畫在紙上,看看發生了什麽?
同學:變成了另壹種顏色。
教師:但老師知道有三種顏色它們脾氣很奇怪,是不能被其他顏色調和而成的,它們叫做原色。
板書原色。
(2)認識三原色
原色是不能由其他顏色調和成的,下面老師請它們出來,聽聽顏色自身是怎麽講的。
播放課件。
教師:看了動畫後,同學們知道是什麽顏色在說話嗎?
同學:紅、黃、藍。
教師:它們說了什麽?
同學:不能由別的顏色調和成。
得出定義:紅、黃、藍不能被其他顏色調和成,那麽它們就是原色,我們把它們稱為三原色。把三原色的色紙貼在課板上。
(3)認識三間色
教師:紅、黃、藍都是好朋友,我們試壹試把它們兩兩混合,看看直接由原色調和而成的是什麽顏色。
教師演示:把紅色水和藍色水到在壹個杯子裏,搖壹搖,讓同學說出顏色。
同學:綠色。貼出綠色紙。
依次演示,貼出橙色和紫色。
得出定義:由三原色中任兩種相調得出的是綠、橙、紫,我們把它們叫做三間色。
(4)通過遊戲鞏固知識
教師:接下來我們來玩壹個遊戲——尋寶探險——我們要去尋寶,可是占據寶物的妖怪給我們弄了壹個關卡,同學們看。
展示遊戲。
教師:妖怪說,它在寶物箱上了放了兩個壹組的三原色或壹個間色,在這組顏色後面是鑰匙孔,同學們必需把這兩個原色調和那種間色或這壹個間色由那兩種原色調和而成的正確顏色放在鑰匙孔上,才幹打開寶箱。
同學遊戲。在此過程中鞏固色彩知識。
4、展開
欣賞中國民間藝術品和繪畫大師的作品,從中感受三原色和三間色的色彩運用,體會通過不同的配色所帶來的藝術效果和情感體驗。請同學們來談談,喜歡那壹幅作品和其感受。教師引導。
紅色主調——溫暖、熱烈、豪放的感覺。
黃色主調——活潑、愉悅的感覺。
藍色主調——清涼、冷靜、穩定的感覺。
三原色與三間色結合——眩彩奪目的感覺。
5、課堂作業
做壹位“小小攝影師”。
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小組成員的服裝,確定作品名稱,搭配色彩主題服飾,並通過數碼相記錄下來。
6、評價
作品完成後,通過數碼相機在電腦中展開。請個小組派代表來講解自身小組的作品設計思路。
(1)什麽樣的主題?
例:春天。跳動的紅。
(2)這樣搭配給人什麽樣的感覺?
例:使人顯得活潑可愛。
教師在同學評價時加入自身的看法,來引導同學。
7、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三原色(紅、黃、藍)和三間色(綠、橙、紫),知道了它們的特性。我們的生活是壹個色彩斑斕的多彩世界,我們要多關註生活,把學到的色彩知識裝點美好的人生。
小學美術活動方案2
課題:1、流動的顏色
課時:1課時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施教時間:9月3日-9月5日
教材簡析:
紅、黃、藍三原色在幼兒園時學生就已接觸過。原色互混產生間色、復色,在以前的教材中都是以調色、色譜等形式向學生介紹的。而本課教材引導學生讓這三種顏色相互流動,觀察色彩的變化。
教學目標:
1、通過讓紅、黃、藍三原色互相流動、混色的遊戲,引導學生發現色彩的調配規律。
2、用攪拌、流淌、吹,等 方法 引導學生發現色彩規律。並根據想象將偶然得到的繪畫效果進行合理添加,使之成為內容充實的壹幅畫。
3、在遊戲式的互動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實踐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在遊戲中找出色彩調配的規律。
2、引導學生合理想象,將然得到的繪畫效果進行合理添加,使之成為內容充實的壹幅畫。
3、在遊戲中要遵守秩序,保持教室的衛生。
教學準備:
教師:玻璃皿、滴管、彩色墨水、水粉或水彩顏料、調色盤、毛筆、玻璃、光滑的卡紙、吸管、實物投影儀。
學生:水粉或水彩顏料、調色盤、生宣紙、毛筆、玻璃、光滑的卡紙、吸管、抹布。
教學活動過程:
活動壹:
教師出示三個玻璃皿中裝的紅、黃、藍三原色的墨水,為大家表演“變色魔術”——運用滴管將三原色在玻璃上混合,請學生通過實物投影儀觀察玻璃上的變化。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壹下自己看到的色彩的變化。
活動二:
引導學生運用自己帶來的工具材料以小組為單位,試著從以下幾個試驗中選以—到兩個進行實驗:
1、將紅黃藍三色水粉顏料擠到調色盤裏,分別用小棒充分的攪拌,看看壹***能出現多少種變化。
2將紅、黃、藍三色的墨水滴在玻璃上,晃動玻璃,讓玻璃上的顏色充分的混合,然後將生宣紙覆到玻璃上,小心的揭開,看看宣紙上會出現什麽樣的畫面。
3、在壹片玻璃上塗紅色墨水、另兩塊塗黃色和藍色,晾幹後將三片玻璃兩片兩片的覆蓋在壹起,迎著光線看看有什麽變化,再試著將三片玻璃摞在壹起看看。
各小組派代表起來說說自己組通過實驗有哪些發現?大家討論壹下通過實驗可以得出什麽樣的結論。即紅、黃、藍三色混在壹起會有什麽變化的規律。
活動三:
用嘴或者利用吸管等材料吹畫,然後根據自己的想象添畫成各種形象。
鼓勵大膽創新,有些畫從正面看不出像什麽,可以換個角度來看,激發自己的 想象力 與創造力。鼓勵合作,凝聚集體的力量來進行創造。
課後拓展:
回家在紙殼上掏圓洞,尋找紅、黃、藍三種顏色的玻璃糖紙貼到洞上,做成三張濾光片。使用這幾張濾光片組合著來觀察世界,體會色彩流動帶來的美感。
劄記:
美術學具盒裏的彩色墨水對於本課來說很實用,但要提醒學生在剪口時要大小合適,否則用的時候容易壹下子擠出好多,將作業本洇濕,而且作業不容易幹;畫完後墨水瓶子要把蓋子蓋緊,好多孩子都是這樣把墨水撒了壹書包的。這些雖然都是細節問題,但也是學生的習慣問題,所以壹定要強調到。
小學美術活動方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萬花筒的圖案是對稱的,並能描述它的對稱方式。
2.用繪畫,剪紙,拼貼等方式表現類似於萬花筒的圖案。
3.試著按自己的設計來表現色彩。
教學實施
壹、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教具:壹些有萬花筒圖案的圖片,中心對稱的圖案。示範用的紙。筆,剪刀,膠水等工具。
2.學生準備學具:有萬花筒的學生將其帶到課堂。帶好彩色紙,剪刀,繪畫筆等。
二、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讓學生看看萬花筒然後討論:萬花筒裏的“花”有什麽特點?主要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的花樣是如何對稱的。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中歸亮的那個六角形圖案,它是由六個三角形組成的。其中有壹個三角形的花樣是真實的。其余五個都是鏡子反射出來的,它們都是相同的並且圍繞壹個中心點對稱。
2.發展階段
首先可以讓學生討論壹下思路:我們要創作壹個:“真實的”三角形花樣,可以剪,可以畫;再制作其余五個“鏡子裏的”花樣,組成要做的圖案。
然後讓深長思考用什麽方法使圖案對稱。(將紙疊在壹起剪,用印的方法來畫……)學生很難將對稱表現得精確,這並不重要,對於三年級的學生只要能表現出萬花筒的圖案就可以了。
色彩也是考慮的壹個方面,可以讓學生再壹次觀察萬花筒,將其中認為最漂亮的壹個色彩組合記住。並且將它表現出來。
3.收拾與整理
學生應該已經習慣將剪下的紙屑放在紙簍中。那麽結束時只要再檢查壹下周圍是否有紙屑就可以了。
小學美術活動方案4
教學目標:
1、用點、線大膽組合成壹張完整的畫面。
2、運用不同的點線,自由表達自己想象中的畫面。
3、引導學生把生活中常見的建築、人物以及各種自然物體、用點、線、面概括成完整的畫面。
教學重、難點:能否用點、線、面組合成壹張完整的畫面。
教具學具: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壹、導入
1、教師出示多種工具描繪出的各種點、線、面。
A、妳覺得這些點、線、面有趣嗎?
B、妳在什麽地方見過他們呢?
2、揭示課題:彩線連彩點
師:妳覺得彩線和彩點連在壹起會是怎樣的呢?
二、欣賞作品
1、教師展示大師康定斯基的作品:
師:妳從畫中看到了那些東西?他們是怎樣組合排列在壹起的?
2、展示兒童有關於“彩線連彩點”的繪畫作品和手工作品。
三、造型和表現
1、請學生思考:
A、妳想用點、線、面來表現畫面嗎?
B、想壹想,妳準備用他們來表現哪些東西?
2、分小組嘗試運用點、線、面來表現自己想表現的畫面。
采用單線、塗色及剪貼等各種形式來表現自己對事物的感受。進壹步了解線的組細、點的大小、色彩的變化、畫面的構圖……
3、組織小組之間相互學習,並對創作的難點重點“畫面要完整”進行進壹步講解。
4、教師出示相關的作品幫助學生理解。
四、練習和評價
1、提出本節課練習的要求。
學生練習,利用手中的工具和喜歡的形式表現彩線連彩點的形象。
2、組織學生進行自評、互評。
3、教師適當評價,對課堂表現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和鼓勵。
4、組織學生作好課堂結束的收拾和整
五、收拾整理
小學美術活動方案5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進入系統畫板程序界面。
2、指導學生采用界面上的繪畫工具進行簡單繪畫遊戲。
3、引導學生通過簡單的電腦創意和操作感受電腦美術課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感受電腦美術的樂趣。
教學難點:會進行簡單的畫圖板操作。
教學思路和建議:
以教師的電腦演示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概括動物的特征,使學生能運用圓和矩形等工具進行電腦繪畫創作。
教學準備:電腦演示操作示範作品以及電腦軟硬件設備。
教育 學生要愛護電腦設備及專用教室中的各種教學設施。
教學活動:
活動壹:
組織教學:作好學生進電腦教室上課的組織工作,安排好每個學生的座位及上機的電腦。
活動二:
欣賞:
1、欣賞壹些電腦美術的優秀作品,產生對電腦繪畫的直觀印象。請學生談感受。
2、欣賞電腦美術作品,當場演示電腦繪畫的創作過程,激發學生對電腦美術的強烈興趣。
活動三:
師生***同演示並操作:
1、請學生跟著教師的演示進入WINDOWS畫圖程序。
2、教師講清畫圖程序界面上的各種工具的用途,重點使學生了解復制工具的基本用途。
3、壹個自己喜歡的形象?用圓和方來概括它的特點。壹位學生到前面來操作,其他學生畫在本機電腦上。
4、運用粘貼、復制工具完成壹幅完整的作品。
活動四:
學生操作:
用圓和方概括特點進行操作。利用摸板中的各種工具和形狀等,繪制壹幅電腦畫。
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進行繪制。
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進行個別輔導。
活動五:
評價:
***同評價,有自己的特色或操作中能敢於大膽嘗試的。
小學美術活動教案設計5篇相關 文章 :
★ 精選小學五年級美術教學方案5篇
★ 精選5篇小學五年級美術教學方案
★ 2020學校美術教學工作總結
★ 小學美術教學計劃合集5篇精選
★ 小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0精選匯總
★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設計方案5篇
★ 適合小學的美術教案2020小學美術教案設計集錦
★ 適合小學的美術教案小學美術教師必備的教案
★ 精選小學壹年級美術教學方案5篇匯總
★ 小班美術教案設計方案5篇優秀範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