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幼年喪父,由母親養育成人。傳說其母通過在他的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個字,讓他銘記國仇家恨。曾經拜周侗為師學習武藝。
1124年21歲從軍為宗澤部下,屢建戰功,嘗以八百嶽家軍大破萬五金兵,聲名大噪。歷官禦前忠武統軍、鄂州駐答諸軍都統制使、河陽等三鎮節度使。
1126年靖康之變,金兵攻破開封,北宋覆亡。1134年(紹興四年) ,嶽飛首次伐金,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1136年(紹興六年)再次北伐,占伊陽、洛陽,後因孤軍作戰而被迫撤回鄂州。嶽飛在這次北伐中壯誌未酬,寫下《滿江紅》。
1140年(紹興十年)春,金兀術南侵,嶽飛出兵大破金兵,收復鄭州、洛陽,兵臨朱仙鎮(今河南開封南20公裏),直迫金國首府汴京。嶽家軍士氣高昂,高喊“直搗黃龍”。主和派秦檜向宋高宗獻計,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回嶽飛。嶽飛退兵前,長嘆:“十年之功,毀於壹旦!所得州郡,壹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幹坤世界,無由再復!” 結果嶽飛的北伐因為政治原因而失敗,嶽飛父子因“莫須有”的罪名(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秦檜支吾其詞“其事體莫須有(也許有)”),於紹興十壹年(1142年)農歷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之夜,在杭州大理寺風波亭被賜死。。
至紹興三十二年(1153年),宋孝宗即位,準備北伐,便下詔平反嶽飛,追封鄂王,謚武穆,忠武,改葬在西湖棲霞嶺,即杭州西湖畔“宋嶽鄂王墓”,並立廟祀於湖北武昌,額名忠烈,修宋史列誌傳記。
被處死的原因
嶽飛父子被宋高宗處死的原因有多種說法:
1. 宋高宗耽心如果嶽飛取勝,可迎徽欽二帝回朝,宋高宗天子地位可能不保。但也有人認為宋高宗並不擔心此事。徽宗當時已死,而高宗和金國紹興議和時屢次強調要迎欽宗回宋。後來由於金國的反悔欽宗才未被釋放。欽宗本人在執政時就已心生退意,高宗並不懼怕失去權利。
2. 為討好金人,以利和談。
3. 秦檜是金國奸細。此說被大多數人認為是無稽之談。
4. 嶽飛由於深受重用而幹涉高宗立嗣的問題。高宗本人無後,而嶽飛屢次上書建議高宗為社稷安定著想早日立嗣,犯了高宗的忌諱。嶽飛用十二道金牌才被召回更顯得擁兵自重。所謂“莫須有”罪名是指其擁兵幹涉立嗣,不需要罪名就可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