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黍油麥秀的意思及故事

黍油麥秀的意思及故事

成語:

 黍油麥秀

 拼音:

 [shǔ y?u m?i xi?]

 解釋:

 以之為亡國之痛的感嘆。

 出處:

 《尚書大傳》卷二:?箕子朝周,過殷故墟,見麥秀之蘄蘄兮曰:此父母之國。乃為《麥秀之歌》,曰:?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我好仇!

 舉例造句:

 黍油麥秀,國之將亡。

 成語典故:

 箕子是商朝舊臣,當時,商紂王昏庸無道,縱情聲色,寵幸奸佞,誅殺忠臣。比幹被殺,文王被囚禁。箕子比較幸運,他在勸諫紂王沒有結果的情況下,離開了朝歌。若幹年後,武王伐紂,建立周朝,贊賞箕子是個忠臣,就把他分封到了朝鮮。《麥秀歌》是箕子在分封到朝鮮後,有壹次去周朝朝拜,路過原來商朝的都城朝歌,看到城墻宮室毀壞,長滿了野生的.禾黍。箕子對於商朝由於商紂王的昏庸而滅亡感到非常的傷心。想大哭壹場來祭奠,可是此時已是周朝,自己還作了周朝的王,於理不合;偷偷的哭泣幾聲,又近乎婦人;於是無奈之下,寫下了千古傳唱的《麥秀歌》。

 《麥秀歌》是箕子朝周時慨憤而作。?是富於感情而為血和淚的文學。?在寥寥十數字中,將亡國慘狀和亡國原因和盤托出,而且又是淒涼悲惋,用的是何等經濟的文學手腕!《麥秀歌》創作年代大約在公元前1050年,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人詩。《中國文藝詞典》稱:《麥秀歌》?文詞非常悲美可愛,含義最深,為後世寓意詩的發端?。後人常以?麥秀?、?黍離?來表示亡國之痛。

 西周滅亡後,箕子長途跋涉來到西周都城,看到過去的宗廟宮室都成了長滿禾黍的田地,觸景傷懷作《黍離》詩。後來微子朝見周王時,路過殷墟,看到宮室毀壞,長滿禾黍,作《麥秀》歌:?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我好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