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音樂家的小故事

音樂家的小故事

伯牙絕弦的故事:講述知音難求,俞伯牙與鐘子期是壹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俞伯牙善於演奏,鐘子期善於欣賞。這就是“知音”壹詞的由來。後鐘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萬分,認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鐘子期壹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終生不再彈琴了。

莫紮特的故事:莫紮特藝術生命短暫而又輝煌。他於1756年1月27日出生在奧地利薩爾茨堡的壹個音樂世家。3歲跟隨父親學習鋼琴,6歲開始了其輝煌的藝術生涯,他不僅在薩爾茨堡大主教的宮廷中演出,而且還被帶進維也納的美泉宮為瑪麗亞.特蕾西亞女皇演奏。8歲開始創作,11歲寫出第壹部歌劇,14歲便成為著名的波倫亞學院院士。1781年他不顧父親的勸告,辭去薩爾茨堡大主教府樂師之職,定居音樂之都維也納。

他壹生創作了二十多部歌劇,四十多部交響曲,四十多首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和其他樂器協奏曲,五十多首鋼琴奏鳴曲和小提琴奏鳴曲以及大量其他類型的室內樂和聲樂作品。

意大利音樂家羅西尼說:“莫紮特不是最偉大的音樂家,他實在是世界唯壹的音樂家。”我國藝術教育家豐子愷說,莫紮特的音樂裏全然沒有欲望,只有美。羅馬教皇十分欣賞莫紮特的天才,授予他“騎士”稱號。莫紮特非常高興,以後經常自稱“騎士莫紮特。”

然而,在他短暫的35年生涯中,貧困總是伴隨著他。據說,在壹個寒冬的早晨,壹位朋友前去拜訪,看見莫紮特夫婦正攜手跳舞。壹問才知道,他們因為無錢買煤生火,只好以跳舞禦寒。

“我壹生只寫了幾個音符”

小約翰.施特勞斯的故事:他可謂壹生順暢,終身顯赫,就連死後,似乎也受到了特殊的優待。在維也納的城市公園裏,我們參觀了著名的施特勞斯金像。這位“圓舞曲之王”站在高高的樂壇上,專心致誌地拉著小提琴。在他的後面,裝飾著漂亮的環狀大理石浮雕。現在,這裏已經成為維也納的壹大景觀。我們還沒有拍完照,就看到壹對華裔新婚夫婦來此拍照留念。

小約翰.施特勞斯出身音樂世家,壹生寫了五百多首作品,大部分是舞曲音樂,包括圓舞曲、波爾卡、進行曲以及壹些輕歌劇。其中以他所創造的典型的“維也納圓舞曲”著稱,特別是他的《藍色多瑙河》在全世界廣泛流傳。

據說,他的《藍色多瑙河》是為了重振國威而創作的。1866年7月,奧地利在普奧戰爭中慘敗,維也納市民情緒低沈。當時,維也納男聲合唱協會指揮赫貝克約請施特勞斯寫壹首歌頌祖國河山的合唱曲,以激發人們的民族自豪感。

壹天,作曲家突然想起了德國詩人卡爾.貝克描寫多瑙河的詩句:“在那多瑙河邊,在那美麗的、蔚藍色多瑙河邊……”

詩中迷人的意境點化了作曲家的音樂靈感。旋律猶如泉湧,流瀉在他的筆端。壹首無詞的《藍色多瑙河》圓舞曲誕生了。

樂曲寫好後,赫貝克請壹位奧地利職業警察兼家庭詩人約瑟夫.懷爾填詞。因歌詞粗劣,內容不合時宜,這首合唱曲在1867年2月15日首演時,聽眾反應平平。半年後,在巴黎國際博覽會上,由作曲家親自指揮演出了管弦樂曲《藍色多瑙河》,卻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第二天,法國詩人巴比葉用法文為圓舞曲重新填寫歌詞。以後,管弦樂曲和合唱曲《藍色多瑙河》便風靡全球,成為施特勞斯的代表作。

瓦格納贊譽這部作品“在優美、精致和真正的音樂方面,超過了當時許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