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再沒有編織同心結的東西,墓地上的繁花更不堪修剪。
出自:唐代·李賀《蘇小小墓》
原文:
幽蘭露,如啼眼。
墓地蘭花上凝聚的露珠,宛如她悲傷的淚眼。
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蓋。
風為裳,水為佩。
油壁車,夕相待。
冷翠燭,勞光彩。
西陵下,風吹雨。
譯文:
再沒有編織同心結的東西,墓地上的繁花更不堪修剪。
芳草猶如她的席墊,松樹猶如她的車蓋。
清風作為她的衣衫,碧水作為她的玉佩。
生前乘坐的油壁車,傍晚時準在壹旁等待。
森冷翠綠的磷火,殷勤相隨,閃著光彩。
她走了,在西陵之下,只有風挾雨,呼呼地吹。
擴展資料:
賞析:這首詩以景起興,通過景物幻出人物形象,把寫景、擬人融合為壹體。寫幽蘭,寫露珠,寫煙花,寫芳草,寫青松,寫春風,寫流水,筆筆是寫景,卻又筆筆在寫人。寫景即是寫人。用“如”字、“為”字,把景與人巧妙地結合在壹起,既描寫了景物,創造出鬼魂活動的環境氣氛,同時也就塑造出了人物形象。
詩中美好的景物,不僅烘托出蘇小小鬼魂形象的婉媚多姿,同時也反襯出她心境的索寞淒涼,收到了壹箭雙雕的藝術效果。這些景物描寫都圍繞著“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這壹中心內容,因而詩的各部分之間具有內在的有機聯系,人物的內心世界也得到集中的、充分的揭示,顯得情思脈絡壹氣貫穿,具有渾成自然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