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蟬古詩 虞世南的詩意

蟬古詩 虞世南的詩意

蟬古詩 虞世南的詩意如下:

古詩《蟬》的詩意:蟬低垂著觸須啜飲清涼的露水,長鳴聲從繁茂的梧桐樹上傳出。因為它身居高處,聲音自會遠揚,而不是憑借吹來的陣陣秋風。作者是唐代詩人虞世南。全詩為: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原文: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譯文:

蟬垂下像帽纓壹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

蟬聲遠傳是因為蟬居在高樹上,而不是依靠秋風。

作品賞析:

人筆下的蟬是人格化了的蟬。三、四句借蟬抒情:品格高潔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聲名遠播。

首句“垂糸委飲清露”,“緌”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壹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征。

“垂緌”暗示顯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這顯貴的身份地位在壹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壹在“垂糸委飲清露”的形象中了。

作者文學影響及書法影響:

文學影響:

虞世南文章婉縟,與徐陵相似。曾勸太宗毋為宮體詩,而其詩除《詠蟬》等少量有興寄、邊塞詩較剛健外,其余多為應制、奉和、侍宴之作,文辭典麗,內容則比較空泛。

虞世南的代表作有《結客少年場行》《怨歌行》《賦得臨池竹應制》《蟬》《奉和詠風應魏王教》以及《出塞》(壹說為虞世基所撰)等。

書法影響:

虞世南的書法繼承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傳統,外柔內剛,筆致圓融沖和而有遒麗之氣。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日本學界也稱其與歐陽詢、褚遂良為“初唐三大家”。足以證明虞世南之書名。

唐人李嗣真《書後品》列其書為“上下品”,評價道:“蕭散灑落,真草惟命,如羅績嬌春,鶴鴻戲沼,故當(蕭)子雲之上”。